健康媽媽懷孕指南生活必備叢書第九章健康媽媽懷孕第九月生活必備叢書健康媽媽懷孕指南一、妊娠知識高危胎兒的症狀與標準1.胎齡不足37周或超過42周。
2.出生體重在2500克以下。
3.小於胎齡兒或大於胎齡兒。
4.家中親戚有嚴重新生兒病史,或新生兒期死亡者,或有2個以上胎兒死亡史者。
5.出生過程中或出生後情況不良,Apgar評分0~4。
6.產時感染。
7.高危妊娠產婦的新生兒。
8.手術產兒等。
孕婦母體的變化
妊娠9個月時,孕婦子宮越發膨大,子宮底已開至28~30厘米,跟心窩很近,它會進一步壓迫心髒和胃,引起心跳、氣喘、或者感覺胃脹,沒有食欲,分泌物更加增多,尿次數也更加頻繁。
孕腹增長小於孕月的處理
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的足月新生兒,醫學上叫做“宮內生長遲緩”,這種瘦小的新生兒叫做“小於胎齡兒”。
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一種偏見,諸如“孕婦的肚子越小越好生”、“有骨頭、不愁肉”等等,這些觀念有一種傾向:無論新生兒多小多瘦,均一樣能長大成人。
實際上,小體重兒抵抗力低,耐受分娩負荷的能力差,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低血糖、胎兒或新生兒死亡等意外,圍產期死亡率也明顯高於正常體重的新生兒。
染色體基因先天異常是引起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最常見原因,可致胎兒畸形或發育受阻;羊水過少、腹壁脂肪過薄、畸形小胎兒及胎死宮內等均可致子宮增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即導致孕腹小於孕月。
孕期宮腔內感染,孕婦患肝炎、結核等慢性傳染性或消耗性疾病、貧血、營養不良、慢性腎炎等均可導致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孕婦合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慢性高血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胎盤發育不良,胎盤有效麵積小;或胎盤變性,胎盤鈣化或梗塞,致使胎盤血流量減少,胎盤功能不良,供應胎兒生長的營養物質及氧氣不足,均可誘發胎兒宮內生長遲緩。
一旦得知胎兒出現宮內生長遲緩,應采取下列措施補救。
首先,應明確病因。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和羊水穿刺化驗,確定胎兒有無先天畸形。若胎兒有畸形,應盡早終止妊娠;對無畸形的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孕婦應進行積極治療。
最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體位與營養療法。孕婦采取持續性左側臥位,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治療有重要價值。仰臥位時,孕婦增大的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使供應子宮、胎盤的血液減少;左側臥位,可緩解妊娠子宮的右旋,增加子宮、胎盤血液灌流量、改善胎兒的營養和氧氣供應狀況。
孕婦以進食富於蛋白質、糖和維生素的飲食為宜。適當增加瘦肉、雞蛋、牛奶、糖果及各種水果、蔬菜的攝入量。每日口服多維葡萄糖水(含500克多維葡萄糖的糖水在一周內分次飲入),經口攝入葡萄糖和維生素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代替靜脈輸注葡萄糖和維生素。
也可選用蜂乳、肝血寧(多種氨基酸製劑)、葉酸、肌酥、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等滋補藥物內服。
孕婦糾正偏食、忌酒、戒煙等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的治療有輔佐作用。
孕婦應每日作一些吸氧活動,一天二次,一次半小時,吸氧活動有助於胎盤供氧量的提高。
圍生期的保健內容與目的
妊娠28周到新生兒出生後7天,這段時期為圍生期。圍生期保健應從懷孕初即開始,甚至婚前保健都與圍生期有關。
保健內容
加強孕期的監護
為了提高孕婦及圍生兒的健康,尤其是高危妊娠的預測及監護,除一般的診查手段外,還需采用妊娠圖(宮高、腹圍的測量,自我監護胎動、胎心)、B超、胎兒心率與子宮收縮的電子監護、羊水胎兒成熟度的測定、胎兒胎盤功能測定、胎兒血氣測定等。借助以上監測即可積極預防及治療妊娠的並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貧血等,又可監測胎兒在子宮內的情況,如胎兒宮內窘迫、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必要時給予及時、恰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