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健康媽媽懷孕第九月(2)(3 / 3)

孕婦因子宮膨大,致腹腔內壓上升,同時腹直肌有不同程度的分離、變薄,加之孕期常有便秘症狀,分娩過程中更需使用腹壓,因此易出現股疝,並易發生嵌頓。因此孕婦如有腹痛、惡心、嘔吐等腸梗阻症狀時,必須檢查有無腹疝嵌頓,一旦發現,應及時輕輕還納,否則會引起腸壞死。患血氣的孕婦不一定行剖宮產術,應根據疝囊大小、有無嵌頓史再決定。如疝囊較大,為避免嵌頓也可考慮剖宮產術。做完手術後,還要注意消除像咳嗽、大便幹燥,增大腹壓的因素。

患紅斑狼瘡的防治

紅斑狼瘡屬於結締組織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育齡女性容易患此病,特點是多個器官病變、血中有高滴度的自身抗體。

一般來說,結締組織病本身不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力,妊娠後,結締組織病大多可緩解,但產後可能惡化。輕型紅斑狼瘡對妊娠及分娩不會有很大的危害,可在嚴密監測下繼續妊娠;或疾病經控製長期穩定,處於緩解期,又無其他合並症者,也可繼續妊娠。

重型患者,特別有免疫複合物性腎改變者,胎兒死亡率增高,還有可能孕婦病情惡化,故不宜妊娠。

1.重型患者,在早孕期應做人工流產,避免病情惡化。

2.輕型患者受孕後,應早期行產前檢查,嚴密觀察病情的發展,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定期檢查血小板計數。

3.如孕前服用強的鬆有效者,孕期可服用10~20毫克作維持量,產時改為氫化可的鬆肌注或靜滴。產後仍可口服強的鬆,以防病情加重。

4.由於紅斑狼瘡的某些IgG抗體可通過胎盤,故胎兒出生後應給予適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出生後靜注地塞米鬆2毫克,以後口服強的鬆2.5毫克/日,3天後改為1.25毫克/日,4天後停藥。

5.產後要注意防治出血並預防感染。

患合並陰部濕疹的防治

陰部濕疹屬女性多見病之一,它可因多種病因引起陰道炎和外陰炎,其中最常見的、孕婦最易感染的是滴蟲和黴菌引起的炎症。因為孕婦的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升高,陰道酸性增強,利於黴菌的迅速繁殖而引起炎症。另外,腎糖閾在孕期比平時降低,尿糖含量增高,也使黴菌加速繁殖。孕期陰道酸度增強,滴蟲繁殖亦快,所以說,這兩種病原體引起的陰道炎症最常見,並因此引起陰道濕疹。另一種外陰濕疹屬於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過敏原來自外界或機體內部,如化學藥物、化妝品等某種毒素,或蛋、魚、蝦、牛奶等異性蛋白等;體內病灶、腸寄生蟲、消化道功能失調等。當過敏性體質的人在機體處於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其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易感性增高,因而誘發濕疹。

陰部濕疹可使局部有灼熱癢痛之感,陰部彌漫性潮紅,無明確界限,並可發展為丘疹狀、水泡,甚至糜爛有滲出液。皮膚因搔抓致破損或感染,日久皮膚粗糙肥厚,有鱗屑。患者亦可因陰道炎症分泌物增多而有排尿痛和性交痛。

外陰瘙癢患者應到醫院檢查,確定病因,對症治療。

治療陰部濕疹查明病因很關鍵,常見的滴蟲性陰道炎或黴菌性陰道炎根據白帶的性狀及顯微鏡檢查比較容易診斷,治療應以局部用藥為主,尤其在妊娠20周以前不宜全身用藥,如長期大量口服滅滴靈,可使胎兒致畸。

治療黴菌性陰道炎,陰道局部用藥可選擇製黴菌素栓劑、米可陡泡騰片、克黴吐、滅滴靈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另外還應保持外陰清潔、幹燥,注意在公共場所的個人衛生,同時檢查男方有無尿滴蟲及黴菌,以防性交傳染。

外陰濕疹若因過敏性炎症所致,則病因較複雜,需做變態反應確定過敏原。此類病人通常有過敏性體質,除避免接觸過敏原外,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也可以誘發陰部濕疹,這是因為其神經及內分泌係統發生相應變化,從而影響了皮膚對各種刺激因子的易感性。因此平時保持樂觀情緒、遇事不急不躁、適度勞作、良好的習性習慣均對本病有利。

孕婦晚期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即指妊娠28周後的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晚期,無原因、無腹痛、反複發生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

此外,引起晚期妊娠陰道出血的原因還有宮頸病變,如宮頸息肉、糜爛,子宮頸癌等。

發生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後,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進行診斷、治療,必要時手術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