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胎兒心率的方法
超聲波檢測法
無論是A型示波法、B型斷層法,或是超聲多普勒法,均可在妊娠8周始從孕婦腹壁上測到胎心。在妊娠中、晚期,B超可發現明顯的胎兒心髒畸形。
聽診法
孕18周以後,普通的胎心聽筒或額頭聽診器即可在孕婦腹壁上聽到胎心音並計數心率。此方法簡單易行且經濟,是目前各級醫院最常用的聽胎心方法。
耳聽法
在妊娠晚期,將耳朵貼在孕婦腹壁上可以直接聽到胎心音。
電子胎心監護儀
由於電子胎心監護儀對胎心次數及胎心變化可以作連續記錄,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握胎兒生活情況。根據使用方法不同,有超聲多普勒、胎心音圖、腹壁心電圖及直接胎兒心電圖。監護途徑有內監護(直接監護)和外監護(間接監護)。此方法一般用於妊娠中、晚期對胎兒顯現異常或過期妊娠等妊娠合並症者的胎心監護。
胎兒鏡檢查的一般情況與實施方法
一般情況
胎兒鏡檢查有可直觀了解胎兒情況的特點,因此當超聲波不能確診胎兒是否畸形時,可采用胎兒鏡檢查。胎兒鏡檢查常用於以下情況:
1.協助確診胎兒畸形。在孕15~20周時,通過胎兒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胎兒軀體、四肢發育情況,有無畸形,並能確診神經管畸形。
2.可在鏡下取胎兒皮膚做活細胞檢查,以便檢查胎兒染色體畸形等。
3.在胎兒鏡直視下,從臍帶進入胎盤處取血,以檢查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或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
4.對曾有過不明原因死胎、死產和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婦,胎兒鏡檢查直接取血做免疫抗體試驗等,可有助於早期了解胎兒病變的程度,以便及早治療。
實施方法
胎兒鏡是一種產前檢查、診斷的特殊儀器,是近年來應用特製內鏡對胎兒做直接觀察的方法。
進行胎兒鏡檢查需利用B超聲儀做監護。先確定胎兒及胎盤的位置後,在腹部選擇穿刺進針的部位,穿刺部位應避開胎兒和胎盤。穿刺必須在局麻下進行,通過穿刺針芯,將特製的光學纖維內鏡送入羊膜宮腔內,直接觀察胎兒的情況,或取活組織等進行檢查,診斷比較確切、直觀。
胎兒鏡檢查雖然直觀、確切,但由於此技術較新、較複雜並常伴有並發症,因而要掌握一定的指征,非必要時一般不用此方法。操作時要慎重、認真,需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種:
1.進行胎兒鏡穿刺常會並發羊膜炎。對此應做好抗炎預防感染準備,孕婦適當服用抗生素,檢查操作時要嚴格消毒。
2.胎兒鏡檢查有可能引起流產或損傷胎兒。因此在檢查前,孕婦須應用鎮靜劑和解痙劑,以防過度緊張引起宮縮、早產等。術後還應給予必要的保胎措施。
3.胎兒鏡檢查視野較小,隻能看到2~4厘米的胎兒表麵。如果羊水混濁時,胎兒鏡直視有困難。因此,胎兒鏡檢查需要在清亮的羊水下進行,羊水混濁不宜用胎兒鏡檢查。由於胎兒鏡的視野小,因此,需與B超配合選擇最佳穿刺點。
羊水檢查的意義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
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兩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以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肺透明膜病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
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產前診斷的治療
產前診斷的孕婦
產前診斷又叫胎兒宮內診斷,為了優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
孕婦年齡大於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