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1)(1 / 3)

上篇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開始人的本性是很相近的,但由於習慣的不同便變得大不相同了。習慣是由重複行為製造出來並根據自然法則養成的。成功是從良好的習慣開始的。習慣成自然,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一生順利。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有效地發揮。可以說,一個好的習慣將使孩子受益一生。

好習慣使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箴言

馬克思說:“父母的職業是教育孩子。”從道義上講,科學教育子女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應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力爭用科學的方法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成功學家指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關於習慣,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束絲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固染不可不慎也。”的確,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父母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所以說染絲不可不謹慎,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不能掉以輕心。

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其實就是培養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對人生、事業、生活起著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習慣就像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資本”,會使人終生受益。

在一次諾貝爾獎得主的聚會上,記者問一位科學家:“請問,您認為,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表示歉意……”這位大科學家所謂的“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就是良好的習慣。

習慣是今後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影響其生活方式和成長的道路。習慣是不斷重複或練習而形成的固定化行為方式,其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一個人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其學習、生活和工作效率便會大大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養成了習慣,人無需花費時間考慮,無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順利完成一係列活動,既節省精力又能提高功效。

養成了習慣,人的動作會更加協調、準確。不斷重複形成了穩定的聯係,人就可以得心應手地從事某些複雜、難度高的動作。

人的動作習慣一旦形成,就會長久地保存下來。換句話說就是,習慣能使人的行為能力得到貯存。當需要時,潛意識馬上就會喚醒那些中斷了的行為習慣,肢體感官隨即也能按定勢做出相應的反應。所以,恢複過去的某些行為,要比當初學這些行為快得多。

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可以培養的。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得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入手。

那麼,父母應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呢?

1.明確要求,嚴格執行

對孩子行為習慣的要求,父母應交待得詳細明確,讓孩子清楚明白,決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見摸不著,不知從何入手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確的基礎上,就應嚴格實施。父母決不能隻提要求,在行動上卻不加以督促。不嚴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難就放任孩子打退堂鼓,非但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惰性,使孩子變得散漫任性。因為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隻要有一回因私心雜念奪去了孩子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來就會變得困難了。所以,對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就應嚴格施行,毫不退讓,更不能輕易改變。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2.孩子有了好的表現要及時鼓勵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也曾深有體會地說:“靠一個美好的讚揚我能多活上兩個月。”誰都希望得到別人對自己優點和長處的讚賞,天真爛漫的孩子尤其是這樣。因此,父母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對孩子多加讚賞。父母鼓勵孩子的方法很多,對孩子來說,父母一句讚賞的語言,一個信任的神態可能都是不小的鼓勵。父母鼓勵孩子的機會也很多的,這在平時要注意發現機會,及時進行鼓勵。當孩子自己動手疊被、整理衣物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樣的!”當孩子為他人、為社會做了好事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爸媽為你感到自豪!”當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了困難、打擊卻不灰心,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困難是暫時的,爸媽相信,隻要你不向困難低頭,就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