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1)(2 / 3)

3.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的許多習慣是從父母那裏學到的。人們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卻是可以肯定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談舉止、所作所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但是孩子年齡小,分辨能力不強,整天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其習慣都會深深地打上父母的烙印。一位家長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簡單到“從自身做起”這樣一句話。所以,父母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樹立榜樣。當然,父母也不是完人,但最起碼要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要把自己的壞習慣“遺傳”給孩子。

4.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每一位年輕父母生下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無限的欣慰,全家人感到莫大的幸福,因為孩子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歡樂,使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歡樂之中的父母,沒有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然而由於教育方法不得當或者其他方麵的原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這份光彩很快就會消失,代之而來的則是無限的煩惱、痛苦和悲傷,甚至是社會的災難。有關數據顯示:未成年犯人和普通未成年人之間的差異是父母對孩子思想品德的關心程度不同。未成年犯人父母是往往是孩子的健康、學習功課、吃飯穿衣,思想品德在他們的教育理念中的地位是微乎其微的;普通未成年人父母則把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然後才是健康、學習功課等。“重智輕德”的錯誤教育觀必然會導致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從道義上講,科學教育子女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馬克思說:“父母的職業是教育子女。”父母要放下架子,學會尊重孩子;在新知識麵前,要和孩子共同學習;從古代、現代的家教典故中學習,從身邊的好家教中學習。作為父母,要自覺學習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別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矯正不良習慣的能力。

5.防微杜漸,及時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對於孩子的某些不好的行為,父母不能聽之任之。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於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壞習慣發展到違法亂紀的行為時,就為時已晚了。父母應讓孩子明白“勿因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對孩子身上已經出現的不良行為習慣,父母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矯正。

6.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雖然美國有專家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但這21天是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的時間也肯定不一樣。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讓孩子養成一個習慣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所用的時間越長,孩子的習慣就會越牢固。所以,對於孩子每一個習慣的培養,父母都應做好心理準備,要進行長時間的堅持。這對父母來說是十分艱巨的任務,但為了孩子的終生幸福,父母要不怕反複,要持之以恒。

讓孩子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

父母箴言

居裏夫人說過:“懶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奮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敗在一起,毅力和順利在一起。”也就是說,一個人隻有選擇了勤奮,他才能取得成功。對於孩子來說,勤奮好學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重要基石。

現在的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太過急切,常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而忘記培養孩子一些決定他們命運的好習慣。為了把孩子打造成一個你心目的“天才”,就要用正確的、合理的方法去培養孩子,激發他們的鬥智,通過自我努力、自我教育形成勤奮刻苦的好習慣。

好奇心能夠使人產生一種欲知其所以然的願望,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激發人的進取心,使人才的成長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父母要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並加以引導。愛迪生由於好奇心強烈,被教師認為是低能兒,還被學校開除,但他的母親在家教育時又培養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終於成了“發明大王”。另外,父母給孩子自己找答案的機會,提供豐富而有用的資料和用具,使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發展,長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