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父母怎樣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呢?
1.教育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增強時間意識
父母要教育孩子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鍾,要讓他懂得講究效率,時間會相對變長;而不講效率,時間則會相對地變短的道理。
有的事情是硬任務,必須在某個時間內完成,父母甚至可以建議孩子采取“倒計時”的方法來安排時間。例如,在1個月內必須完成的事情,算算還有多少天,自己就要規定每一天要及時補上。如果不能按時完成,錯過了機會,就會前功盡棄,十分可惜。
父母還可以用別人珍惜時間的事例來教育孩子,從而使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如愛迪生為人類做出了一萬多項發明,他為了做實驗,甚至在新婚之夜忘記了新娘和前來祝賀的客人。又如,居裏夫人為了節約時間,每天隻在實驗室裏啃幾片麵包。魯迅先生更是惜時如命,他把隨意占用浪費他人時間的行為視為“謀財害命”……通過這些事例,孩子就會逐步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逐步樹立時間觀念,增強時間意識,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2.教育孩子學會集中精力做事
有的孩子,做事情時三心二意,甚至邊玩邊幹,這是最浪費時間的。父母應教育孩子明白,做事就做事,玩就是玩,而且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不可一心二用,為此,父母要指導孩子養成做事有頭有尾,善始善終的習慣。比如打掃衛生,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房間裏的每件東西都擺放在合適原位置。然後清掃地麵、擦抹桌凳,也不能忘記倒掉垃圾。房間沒清掃完畢,不能停下來玩或幹別的事情。
一件事情做好了,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表揚,強化他的行為習慣;如果沒做好,就要批評或讓他重做。至於由於孩子效率提高,提前完成任務而節約下來的時間,則應由孩子自己去支配,以示“獎勵”。居裏夫人就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布置任務時她總是告訴女兒:“幹完了你隨便玩。”這樣,不但有利於調動孩子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而且有利於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習慣。
3.讓孩子意識到浪費時間是要吃苦頭的
現在很多孩子做事磨蹭拖拉,不珍惜時間,這些毛病與父母的嬌慣有很大的關係。如,愛睡懶覺的孩子大多是作息時間安排不合理,早晨叫一趟不醒,叫兩遍不起,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起來,但一看表,時間已經不早了,於是家長急忙幫著穿衣,準備書包,甚至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就上學去了。實際上,家長這樣做,非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反而會助長孩子依賴家長的懶惰習慣。
其實,家長可以這樣實驗一下:在孩子的床頭放一個小鬧鍾,並向孩子申明:“以後爸爸媽媽不再來催你起床了,早晨鬧鍾響,就自己起床。假如起床晚了,就沒有時間吃早飯;假如拖拉的時間多了,就會上學遲到,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如果孩子能按父母的要求做,那麼,他就會逐步養成按時起床的習慣;否則,就會因睡懶覺,不按時起床而受到“懲罰”——吃不上早飯、遲到、受批評。一旦孩子品嚐到耽誤時間的苦果,心裏自然會不舒服,自然會吸取教育,今後重犯的可能性就少了。這種教育方法被教育專家稱做“自然後果懲罰”法。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如考試或有重要活動時,家長還應該體諒幫助孩子,除用鬧鍾外,再及時催促孩子按時起床。
4.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指導孩子。
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幹最費精力、最重要的事。父母要教孩子在腦力、體力都是最充沛的時候,選擇最重要,又是最費腦力和體力的事情;體力差時,做些費腦力的事情,腦子疲勞時,選擇專用體力的活,這時反而能使腦子得到休息。
整塊時間幹件大事,打殲滅戰。有些事情,最好是用一整塊時間,一氣嗬成,才能幹出個結果。比如計算一道複雜的數學題,每天想一會兒,又去做別的事,第二天又得從頭開始想,因為昨天的思路已經忘記了。遇到類似的事情,告訴孩子,隻有集中時間,專心致誌,打個殲滅戰,往往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門抽出時間,整批解決零散問題。對一些零散的小問題,急於拿出時間去完成,往往容易打亂別的事情,但是如果總是不做,也會誤事。解決的辦法是來個零存整取,把零散的問題留下來,專門有一個時間,來整批解決這些零散問題,來個快刀斬亂麻。
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並不是要孩子犧牲必需的休息時間讓孩子去學習,而是盡量讓孩子做到不浪費時間、不虛度光陰。有時,我們還必須告訴孩子:為了明天有效,今晚要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