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性格,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性格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些父母時常對自己的孩子灌輸“不能吃一點虧”的思想。他們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叮囑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誰打你一下,你一定還他一下。有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甚至全然不顧當叔叔阿姨的尊嚴和良知,竟對“肇事”的孩子動手,以大欺小貽笑大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長遠打算。家長的這種行為不僅會導致孩子不能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係的處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夫妻關係。因此,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不光是為了孩子的今天,更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
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或有損於自己的事情,不要耿耿於懷,不要過分計較在意,能夠笑一笑過去,就笑一笑過去。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做人的風度和境界。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回旋的餘地,能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此他們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現在有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尖刻、自私、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為了孩子的幸福,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
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麵入手培養孩子寬容的性格呢?
1.為孩子樹立寬容的榜樣
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那裏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孩子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裏、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父母“在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首先應當檢點自身的行為”。讓孩子學會寬容,父母自己首先應有寬容的品質。如父母本人心胸狹窄,無視他人意見,習慣於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不給人改錯的機會,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為一點小利斤斤計較,孩子又怎麼能學會寬容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的品質才會再現在孩子身上。
2.告訴孩子人人都有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學交往,和朋友相處,隻要對方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麵的,不是反社會的,就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也就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雲亦雲,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謙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
3.讓孩子多與人交往
寬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孩子隻有與人交往,才會發現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錯誤。而隻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與人正常交往友好相處。也隻有通過交往,孩子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快樂。
但寬容不是無端的退讓,不是怯懦的容忍,不是無原則的和稀泥。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態,是一種處世的境界,是飽含自信的微笑,是麵對他人的從容。
4.教育孩子正確看待名利
孩子有上進心,也有虛榮心。父母要保護並充分利用孩子的上進心,促使其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在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當然,父母同時也要防止孩子過分看重外在的榮譽。
寬容與虛榮是一對矛盾。虛榮心多了,必然導致心態不平衡。與人爭不必要的虛名,時時爭,處處拚,最後不一定是好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正確看待名譽,正確看待金錢,確實是培養孩子寬容心態的一個重要方麵。
此外,父母也可以帶孩子遊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河流、秀麗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靈,開闊孩子的視野和胸襟。也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別人是怎樣做到寬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