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樹立遠大的理想
當一個人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時,他就會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情,這樣也可以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
2.培養自己做事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心無旁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這樣一來能力自然也就增強了。
3.鍛煉頑強的毅力,排除幹擾
外麵的世界有很多的誘惑,孩子的毅力還不是太強大,一不小心就會被外界的誘惑所擊倒,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放鬆自己,忘記初衷。因此,父母讓孩子鍛煉頑強的毅力,這樣在自己意誌鬆散的時候,孩子才能夠用頑強的毅力支撐自己堅持下去。
為了能夠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父母自己也要有所行動。
1.弄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
在對待孩子的錯誤行為時,父母不要隻是說“你不可以……”、“你不要……”等禁止的話,而是應該在禁止的同時,先弄清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然後讓孩子知道他這樣做的後果及該怎樣做才不會犯錯。比如,在批評孩子“不要捉弄同學”的時候,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捉弄同學,有時候孩子之間的相互捉弄是玩耍的一種。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想要和同學玩,可以邀請他一起玩,然後讓孩子知道他捉弄同學會引起同學的不滿,會激化兩人之間的矛盾。當父母對孩子講清楚原因的時候,孩子慢慢就會約束自己,不會沒有原因地胡鬧。
2.不要隻是指責孩子
當孩子又犯錯誤的時候,不要把時間浪費的“我已經跟你講過多少次”、“你為什又去……”等指責上,要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該怎樣做才對。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朝正確的方向走,慢慢地學會約束自己。
提高孩子自我約束能力,父母應當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仔細分析,然後再研究策略,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改掉壞毛病,提高自我約束能力,這樣對孩子日後的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讓孩子體驗成功
父母箴言
對於孩子來說,成功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讓孩子擁有體驗成功的機會。當然,想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設定的目標就應當是他們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他們才能夠通過戰勝困難,體驗成功,從而逐漸培養出健康、樂觀而堅強的心理。
成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體驗。不論孩子的成績有多差,也不管孩子有多調皮,都應該讓孩子體驗到通過努力而得來的成功。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隻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嚐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
成功體驗是一個人的心理財富,具備這種財富的人會自信而堅毅。人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一個人越是在某一方麵有成就,他得到的成就就會越來越多。
有這樣一個傳說,古希臘塞浦路斯島有一位年輕的王子皮格馬利翁,他酷愛藝術,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雕塑了一尊女神像。對於自己的得意之作他愛不釋手,他每天守護在雕像旁邊,深情地注視著她,用最美的語言讚美她。王子的執著感動了上天,女神終於神奇地複活了,並成為他的妻子。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個神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於孩子,隻要傾注熱心與關懷,進行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賞識教育,就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所謂賞識就是讚揚、尊重、欣賞孩子。有人發現,讚美和賞識還有個規律,即讚揚什麼,就增加什麼。你讚揚他作業寫得快,他會越做越快;你誇他字寫得好,他會越寫越好;你表揚他在數學方麵有天賦,他肯定數學成績提高很快。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表揚孩子,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在自己獨立做好一件事後,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樹立自信心,走向新的成功。
那麼,怎樣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呢?
要在家中創造一種寬鬆的氣氛,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他想做什麼,隻要沒有危險,就放手讓他去做。總之,父母要多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