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重視素質教育,引導做人觀念(1)(1 / 3)

孩子的發展,切忌偏頗,即隻注重一點而不顧及全麵。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可讓他從小就逐步明白做事先做人的成功道理。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博士金克裏

《如何做一個全麵的孩子》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焦點是智力因素的發展,而對情感、意誌、興趣、愛好、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缺乏應有的重視,致使在孩子智力發展的背後,卻隱藏著情感淡漠、意誌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危機。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人。孩子的教育必須三方麵並舉。

德:愛心,從娃娃抓起

有些孩子由於父母沒有給他們最好的度過童年的方式,不懂得是非善惡。他們閑散、無聊,成天無所事事。有的孩子以打架和欺負別人為樂,更有的沉浸在邪惡的賭博之中。我們看不出這些孩子有什麼美好的未來。

對於孩子,愛和同情心的培養,非常重要,它關係到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盡管有專家指出,善良和體貼是孩子遺傳基因中就具備的天性,但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那麼這種天性就會消失。

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具備同情心、愛心以及責任心,那你現在就必須開始對他們加以培養。

教養第一:你的孩子尊重你嗎

曾經有人問一位法國元帥的母親:“您是用什麼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如此偉大的人物的?”元帥的母親回答道:“我隻是教兒子好好地服從。”

服從是孩子的重要品德之一。為了使孩子養成服從的習慣,父母應該首先持正確的觀點,要對孩子講清楚,父母讓他幹什麼,是為什麼應該那樣去做;父母不讓他做什麼,是為了什麼不應該去做。一切都要以理服人,不能平白無故地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這樣做都是為他們著想的。

有一位朋友訴說:“我和妻子在兒子幼兒期和童年期忽視了對他尊重父母的管教,那時他把整個家庭攪得一團糟。妻子認為他還小,相信以後長大後會變好。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他變得越來越脾氣暴躁、自私貪婪、自以為是。他做錯了事,我們簡直不敢管他,他甚至比我們還厲害。他現在12歲,已經變成了我們一點也控製不住的野馬。他時常向我們發脾氣,蔑視家庭和父母,似乎家中的一切都不如意。”

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能說些什麼呢?我們隻能說,要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如果希望把良好的品德傳授給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必須自己先具備良好的品德。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服從,實際上是向良好的品德服從。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頗具學識的人,但舉止言談表現出良好教養者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從小養成好的習慣。

像算術和地理等知識,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能學會。然而,教養若不在幼年時期形成,以後就很難具備了。一種好的習慣在孩子幼小時很容易養成,但在他們長大定形後就很難養成了。反之,孩子在小時候養成很多不良習慣,長大後也難以改掉。

對於正確的事物,父母應該堅持。如果孩子麵對正確的事物而不接受,父母必須讓他們學會服從。孩子生下來就是利己的,這似乎是一種天性。他們對他人要求多,為他人想的極少,簡直就是個小暴君。然而,這種性格是可以通過教育加以矯正的。若從小的時候就教他為他人著想,教他憐憫他人,孩子長大後絕不會成為利己主義者。

小孩子都是很貪婪的。這是孩子的本性,不應該因此隨便責打他們,而是要注意教育方法。隻要注意正確引導他們,孩子很快就會成為不自私的人。

小孩子由於幼小,不懂得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沒有危險的,因此,作為大人,就必須阻止你的孩子做一些危險的事情。假使你不想讓孩子跑到房子前麵的街上,你當然要解釋為什麼你要他遠離街道,但是隻靠你的解釋並不能達到你想達到的目的。這種危險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過於抽象了,他還無法意識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你過於生動地描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他又會變得過分害怕而不敢再到屋外去玩耍。

在這種情況下,你堅持要孩子同意不到街上去的規則會好得多,這樣你管教的中心就是服從而不是讓自己選擇行為。你孩子不服從你的風險很大,所以允許孩子失敗、忘卻或者反抗的餘地就很小。

除了強調規則的重要性外,你應該經常重複這些規則,這樣你的孩子就肯定能記住它們。

如果隻有在真正需要這種管教策略的情況下,你才使用它——教育孩子嚴格地遵守某項規則,那麼你讓孩子在這方麵加以配合應該沒有什麼困難。他會認識到這個要求如此不同尋常的強硬,一定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你濫用這種策略,它很快會變得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