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經常花點時間考慮你的管教行為和要求後麵的目的,這可以在與孩子關係緊張的時候幫助你保持平靜和泰然,也可以幫助你避免無目的地懲罰你的孩子。要知道,甚至最為清醒的父母,都可能變得習慣於發布各種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他們自己興趣所在的命令。比如,當一位母親需要她4歲的女兒幫助她做某件事的時候,她就會對孩子說:“快點做好準備。”這時母親關注的是自己的還是女兒的興趣?
母親的命令本身無傷大雅,但是卻無意中表明父母有時是欠考慮的,在這方麵他們還要學會控製自己,尤其是在對孩子非常生氣的時候。父母非常容易把自己對孩子的愛和權威性變得想當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他們會把自己的期望和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混為一談。而他們的孩子會因此變得更為困惑,並有可能因受到傷害而心懷怨憤。
為了你自己,或者說為了你的家庭,你可能不時地堅持要孩子做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你要確信自己了解這個事實:在你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表達了你的意識,你為自己的要求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還有就是你已經把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這樣,你的孩子最終會學會像尊重自己的興趣一樣尊重他人。
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閱讀和勞動來幫助他們改正。書本中的知識和道理能讓他得到良好的指導,而勞動可以讓他感到一切都來之不易。孩子隻要具備了學習和勞動的習慣,那麼就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進而成為有教養的人。
管教要嚴:讓孩子懂得規矩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還不太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做父母的對孩子的管教,必須從嚴出發,要讓孩子懂得規矩。這裏介紹一些對幼兒進行管教的方法:
(1)在用紀律約束孩子的時候,這些規則應該清晰、一致、可靠。
在許多事例中,幼兒不合規矩的行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都是對於命令下意識的渴望。這個世界在孩子看來是非常神秘的,因此也是令他感到驚恐的。更糟糕的是,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他們往往會通過不合規矩的行為,迫使父母幫助他們把事情糾正過來。
作為父母,要為你的孩子確定明確的行為標準,定期檢查以確保你的孩子理解和接受這些標準,並且以一種可以預期的安全方式運作和維持這些標準,這些都是你的責任。如果有一天你瞅見孩子在偷蛋糕,而且第二天又發生了同樣的事,你卻隻是從容地笑笑,那麼孩子將無法學會控製自己的行為。
如果是雙親家庭,那麼你和你的配偶要使用相同的管教方式,而且要以相同的方式分擔管教的責任。最重要的是,一位家長不能把管教者的角色推給另外一位家長,或者在孩子麵前為誰擔任這個角色討價還價。那些對孩子也負有管教責任的人,比如祖父母或者保姆,你也應該告知他們你確定的管教方式,並鼓勵他們按照這種方式去做。
(2)不要靠體罰來管教孩子。
揍孩子的屁股或打孩子的耳光,隻能表明你自己已經失去了控製。從根本上來說,你隻是在教孩子:理智不起作用的時候隻能靠暴力。因為害怕挨打,孩子短時間內的行為可能會表現得更容易被別人接受,但是最終結果隻能是使孩子內心滋生出不為人所知的怨恨,在情感上和打他的人不斷疏遠,最後可能就是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報複。
父母和幼子之間的聯係在感情上是多變的,他們彼此間的交往通常潛在地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即使最仁慈的、最富於愛心的父母,有時也會揍孩子的屁股或打孩子的耳光,尤其是當孩子做事不顧後果而傷害了父母的時候(比如到處遊蕩的時候帶著刀子)。如果揍屁股或打耳光隻是偶爾發生過一次,那麼就可以被原諒;如果這種行為一再重複,被當作管教孩子的一種手段,那麼就是不可原諒的。
一旦你有體罰或責打孩子的衝動,應盡量想辦法減少精神上的緊張,比如從1數到10,或者一定讓自己和孩子都坐下來,平靜幾分鍾。如果你的確因為強烈的感情衝動而體罰或責打了孩子,你對自己和孩子都需要有耐心,向孩子解釋你為什麼這樣做,然後再向他道歉。
(3)把注意力集中於即將出現的問題上,盡快地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