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發現:孩子最不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收拾屋子。每次他們做完遊戲之後,屋子裏都會變得一團糟,可是他們似乎都能夠心安理得的走開,而沒想過想要打掃一番。時間久了,他們在這種混亂的狀態下反而習慣了,也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孩子的這種狀態,相信哪個父母看見後都會感到不樂意的。於是乎父母總會一遍遍地提醒他:“別忘了收拾屋子!”可是,孩子們似乎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依舊我行我素,毫不在乎臥室的淩亂,讓父母也變得很無語。
其實麵對這樣的孩子,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去應對,利用孩子的想象力來引導孩子就是一種非常好用的辦法。
有一位母親曾經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她的孩子每次看完書之後都會把書放在床頭,從來都不知道要放在書櫃裏。多次說教沒有效果之後,這位母親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在書櫃裏貼上漂亮的動物貼畫,而且在下麵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墊子,之後孩子慢慢學會把書放進書櫃了。爸爸很好奇,就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孩子說道:“白雪公主喜歡睡軟軟的床,並且還要有小動物們陪伴。”
這種想象力引導生活模式的方式,不正是一種想象力照進現實的好辦法嗎?
[案例]
丁丁非常喜歡玩搭積木的遊戲,一盒普通的積木在他手裏,一會就是個城堡,一會又擺出一長列火車。可是他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他不喜歡把積木擺回盒子裏,經常屋裏的每個角落都是他的積木,每次都要媽媽一塊一塊地撿回去。
因為他的這個壞習慣,媽媽總是時常對丁丁說:“下一次一定要自己擺回去!”
“知道啦!”丁丁每次都是如此答道,可是依舊沒有絲毫的改變。
這天,丁丁又開始拿積木玩,他一邊擺,一邊對媽媽說:“媽媽,看我擺的城堡,還有芭蕾舞姑娘呢!”說著,就給媽媽演示起了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這個時候爸爸突然在餐廳喊吃飯,丁丁聽到以後,站起來就向餐廳跑去。
還沒等媽媽喊出口,丁丁就已經跑得沒影了。
媽媽見丁丁又是這樣,於是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廢品收購站”這幾個字,然後貼在丁丁臥室的牆上。
吃完飯後,丁丁回到房間,沒過多久,就把媽媽喊到了房間,指著牆上的字條問媽媽是怎麼一回事。
“你看牆角堆了這麼多破爛,床上還有那麼多破書,和一個廢品收購站沒有什麼兩樣啊!”
“那不是廢品,那是積木!”說著,丁丁就拿著裝積木的盒子收拾了起來。媽媽看著丁丁認真地把積木往盒子裏擺,不禁露出了欣慰的一笑。
[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因為丁丁不喜歡收拾屋子,媽媽就順水推舟貼了張“廢品收購站”的字條,這就是要告訴他:你不是說這些是你的寶貝麼?那為什麼還要像廢品一樣的去擺放他們?當丁丁明白了媽媽的這個想象暗示,他就會感到環境確實太亂,他就會主動把屋子打掃幹淨了。
1.父母要學會的暗示。
無論是字條還是動物貼畫,這一切都屬於父母的行為暗示。這種方式是非常生動活潑的,隻要孩子發揮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孩子就能立刻體會到:原來隻有這麼做,我的小寶貝們才能感到舒服呀!這樣不用孩子說太多的話,就能讓孩子學會收拾房間。
2.父母也要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對待孩子淩亂不堪的房間,父母可以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盡可能用比較生動的事物來暗示孩子應該保持屋內的整潔。例如在孩子的麵前,當我們說起工作難度比較大時,不妨這樣說:“哎,真是一場大戰役啊!下周,我會有周二戰役,要將孫經理的戰壕攻下;周五,則是最後的總會戰,爸爸要一個人挑戰四個人,他們可都是武林高手!兒子,你給爸爸加油吧!”
相信,當父母有了這樣的想象力時,孩子的想象力又怎會差?那個時候,他必然如父母一般,利用想象力來觀察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