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提醒女孩注意運用黃金時間,例如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三點是最佳睡眠時間,那麼父母就告訴女孩最晚十點半就開始準備睡覺,這樣就可以保證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三點都能處於深度睡眠的狀態,獲得更好更有效的休息。
建議五:指導女孩學會“擠”零碎時間
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意擠,總會有的。父母應該指導女孩學會“擠”時間,例如告訴她們把一些需要記的內容分別寫在小紙條上,每天等公交車或者走路時都可以拿出來看看,順便記記,這樣就巧妙地把時間“擠”出來了。
樂於助人讓你的女兒擁有好人緣
樂於助人是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讓人獲得他人認同的好方法。
其實,樂於助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他人得到幫助的同時讓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由於失戀心情鬱悶,於是打算跳海結束生命。當他站在大街上時,有個路人向他問路,看著對方渴望的眼神,他細心地為他指了路,路人愉快的神情讓他突然覺得原來世界是需要我的,我還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一些事情,我活著是有意義的。於是他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總能感覺到更多的快樂與滿足,因為他們不僅從幫助他人中得到了精神的快樂,更贏得了更多的朋友。其實每個女孩生下來就非常具有幫助他人的意識,她們看到別的小朋友哭知道用玩具去哄他們。如果她們的這種行為能夠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便能形成一個終生的習慣,讓她們受益無窮。
王娟飛是個六年級的小女孩,她學習成績好,為人熱心,還是班裏的班長。由於她學習成績好,向她請教問題的同學很多。每一次,她都放下自己的作業,認真地給他們指點。
由於大家都在準備小升初的考試,娟飛的好朋友就很不理解她的行為,她說:“別人總來問你題,一個勁兒打擾你的思路,還浪費時間,多不劃算啊!再說了,她們連謝謝都不說,好像你欠她們的一樣。”
娟飛微笑著說:“我在給他們講題的過程中,就等於又把自己的思路理了一遍,把知識重新複習了一遍,不僅得到了助人的快樂,又複習了功課,何樂而不為?”她說自己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得到那句謝謝,再說她覺得自己也應該謝謝他們,讓她能在緊張的學習中緩過神來體會一下助人的快樂。好朋友聽了之後,慚愧地低下了頭。
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能伸出援助之手,他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一樣能得到他人的幫助。當年唐山大地震時,全國人民幫助唐山人民重建家園,渡過難關,唐山的十三位農民兄弟在若幹年後的南方大雪災和汶川大地震中也繼承了這種愛心的傳遞,幫助災民們渡過難關。
因此,培養女孩助人為樂的好習慣是早期家教中的重要內容。為困難中的人們提供幫助,雪中送炭的溫暖讓女孩的人格煥發出奪目的光輝。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讓它成為一種習慣卻需要長期的堅持。
建議一:讚賞女孩的“熱心腸”
女孩表現出“熱心腸”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給予賞識和鼓勵,並且為她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強化她助人為樂的行為,使其成為女孩一生的習慣。
友蕊是個熱心腸的姑娘,非常討人喜歡。友蕊的父母一直很注重對她助人為樂品質的培養,並且時常鼓勵和幫助女兒完成助人的行為。
有一次,友蕊和媽媽去逛街。當她們走出商場時,有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向她們走了過來。友蕊發現他兩個衣袖空蕩蕩的,心裏頓生憐憫之情。她想給他一些錢,但身上卻沒有一分錢。於是,她盡量壓低嗓子問媽媽借錢。媽媽得知她的用意後,慷慨地把錢“借”
給了她。
父母應該及時鼓勵女孩每一個樂於助人的行為,讓她知道這是一種值得表揚的做法。在父母的引導和幫助下,她慢慢地便會養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建議二:讓女孩學會換位思考,體會別人的難處
如果不站在別人的位置思考問題,那麼誰都不能體會到他人的需要和難處。唐山的十三位農民兄弟就因為自己親自體會到了災難帶給自己和家人的困難和心理壓力,所以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才能想到舍小家為大家,放棄春節與親人一起團聚的機會,參加抗雪救災的工作,不顧自身安危,參加到四川救災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