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每個獲得成功的人都有敢於質疑,虛心好問的好習慣。父母可以多給女兒講一些名人虛心好問的故事,鼓勵她敢於向權威和書本提出疑問。
例如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一個敢於向權威發出挑戰的人,他在大學期間敢於向當時的經濟學權威理論發出質疑,創立了納什的博弈新論,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這些名人虛心好問的故事能夠給孩子極大的啟迪。
教你的女兒要知錯就改
其實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卻隻有極少一部分人能夠知錯就改。有些人知道做錯了,甚至做出更大的錯來掩飾曾經犯下的錯,最後毀了自己一輩子。
曾經有一個在銀行工作的有著大好前景的年輕人,由於在處理公司賬目時不夠認真,導致銀行受到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有個不懷好意的同事知道後便威脅他跟自己一起進行非法活動,他不敢承認錯誤,害怕東窗事發丟掉工作。但同事沒完沒了的威脅讓他心煩意亂,最終他向同事舉起了菜刀。手起刀落的那一瞬間,他把自己的前途也葬送了。
知道自己的錯誤然後努力地承擔責任,改正錯誤,這是一種勇敢的表現,也是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基本修養。如果沒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就容易被他人利用,陷入更深的錯誤之中。知錯能改不僅是做人的好習慣,也是學習知識必備的一種習慣。一般驕傲自滿的女孩容易堅持自己的錯誤,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因此,學習難以取得進步。
鄭欣宜是個六年級的小女孩,她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很驕傲。有一次,她的好朋友來問她數學題,她剛開始拖拖拉拉不願意給她解答。後來朋友生氣了,無奈之下,欣宜隻好給她解答了。費了半天工夫解出來之後,她的好朋友一看就看出了不對的地方。
那個女孩經過仔細地推敲,小心翼翼地告訴她可能這道題做錯了。欣宜一臉不屑的樣子,說肯定沒問題。於是她的好朋友沒有再說什麼了。可是等她的好朋友走了之後,她自己偷偷地檢查了一遍,發現果然做錯了。但是她不敢向好朋友承認錯誤,認為這很丟臉。
幾天後,班裏進行期中考試,正好考到了那個題。好朋友用她的解答過程,把那10分全丟了,而欣宜卻得了100分。她的好朋友非常生氣,認為欣宜是故意騙她的。從此以後,她不再願意與欣宜一起玩了,對她主動的詢問也愛理不理的。
知錯能改需要勇氣,因為這需要自己戰勝自己,戰勝自己心中對結果的恐懼。許多女孩過於在乎自己的麵子,不願意向他人承認錯誤,導致與親人和朋友之間的誤會和隔閡越來越深,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同時,如果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及時改正,也會給女孩學習上帶來很多的麻煩。即使一個成績再優秀的孩子也有做錯題的時候,如果不承認自己做錯了,不改正自己做錯的題,堅持自己的錯誤,她又怎麼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呢?
因此,為了讓女孩成為敢於承認錯誤,敢於改正錯誤的勇敢女孩,父母應該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培養女孩這方麵的意識。
建議一:冷靜地對待女孩的錯誤
女孩犯了錯,父母對她大發脾氣是不可取的,隻會致使她更加不願意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且女孩犯了錯誤,並不代表她們十惡不赦,父母應該冷靜對待。
靜儀有點粗心,經常打碎家裏的東西。有一次,她在拍蒼蠅時竟然把父母掛在客廳裏的大幅結婚照打碎了。
父母下班回來後,看到女兒正一臉沮喪地對著地上的玻璃碎片。
媽媽剛想訓斥她,卻被爸爸攔下來了。父母默默地走到女兒身邊,輕輕地對她說:“別難過了,爸爸媽媽相信你下次再也不會打碎任何東西了,對嗎?”
靜儀傷心地哭了起來,並主動承擔起打掃玻璃碎片的任務,她還表示一定要找一家最好的店把父母的結婚照恢複原狀。
當女孩犯了錯誤時,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對她大發脾氣,這樣不利於女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建議二:教女孩正確認識成長中的錯誤
有些女孩因為害怕懲罰或者怕別人笑話而不敢承認錯誤,哪裏知道自己掩蓋錯誤的行為更可能是個笑話。告訴女孩錯誰都會犯,這是對她們的一個良性的鼓勵和提醒,讓她們不要害怕犯錯,犯了錯誤也不要覺得一切都完了,過於擔心錯誤的後果。
去年期末考試,靈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得了第一名。可是靈雁卻一點也不開心,十多天後,她告訴媽媽:“媽媽,我以前是個笨蛋,總是考得很差。可是現在我更什麼都不是了,上次考試我抄的書,根本不是自己答的,你打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