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父母應該這樣對女兒說話(3)(1 / 2)

他們往往不給女孩自己做決定和說話的機會,一味地讓女孩服從,這樣的教育方式恰恰會傷害了女孩的獨立性,甚至會使得女孩對他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感,難以適應強調獨立的社會。

父母講強權其實就是搞專製。表麵上看起來父母的勢力很強大,但在教育女孩上卻起不到任何的積極意義,隻能激起女孩的反抗情緒,即使表麵上女孩服從,但是心底也會不服氣。

今年上初二的蘇南一直是媽媽的“乖乖女”,可是她的聽話是被媽媽給訓練出來的,以前她也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女孩,現在卻對媽媽唯命是從。因為蘇蘭的“想法”在媽媽那裏就是不聽話,是挑戰她的強權。

一個周末,蘇南有很多落下的功課想補習一下,但是媽媽一定要蘇南和她一起去一個同事家玩,蘇南拒絕了媽媽的要求。

媽媽很氣憤地訓斥女兒不把她這個當媽的放在眼裏了,硬是拉著蘇南出了門。以後,隻要蘇南不乖乖聽從,媽媽就會使用她的強權地位來強迫她服從。

有強權意識的父母對女孩往往有過高的要求,不考慮女孩的實際情況而對其嚴格要求,對於女孩所有的生活細節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雖然父母的權威應該是以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為基礎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要教育中的強製性。對於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父母實行強製教育和管理,也是大有好處的,這並不違背教育原則。

專製的父母隻能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女孩,隻有民主、平等的家庭才能培養具備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的人才。

父母的權威是在自己科學教育的過程中在女孩的心中逐漸形成的,而科學的教養方式就包括尊重女孩,不用強製性的語氣來命令女孩服從自己的要求。

建議一:意識到強製管教的危害

父母如果對女孩采用管製的方式,個性溫和的女孩會服從於父母的安排,但是個性強硬的女孩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有可能隻是表麵上服從,內心抗議父母的強權控製,也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了。

強製管教還會抹殺女孩的創造力和自己獨立動手的能力,讓女孩對父母和他人產生依賴心理,事事都要別人給拿主意。

但是這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獨立性的社會,女孩的這種心理是無法適應的,所以,父母要改變和女孩說話的方式,意識到強權管教的危害,做民主的父母。

建議二:提前為女孩製定好規則

父母的權威地位是以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為基礎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對女孩的教育完全不能帶有強製性。家長實行強製教育和管理對於存在壞習慣卻不知道改正的女孩是很有必要的,是遵循對女孩教育原則的體現。

父母要對女孩提前製定好規則,告訴她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缺少一定的強製性,女孩就會失去生活的原則,性格變得任性而無法控製,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父母對女孩過度的放縱會導致女孩任意所為,阻礙她的進步和成功。

建議三:用商量的口吻贏得女孩的認同

每個女孩都是獨立的個體,她們都有被父母尊重的權利。父母用命令或是威脅的語氣和女孩說話,女孩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會出現和父母對著幹的情緒和行為,對於親子關係的培養造成不利影響。

楊婷婷覺得媽媽不疼自己,而媽媽又覺得楊婷婷不聽父母的話,因此父母和女孩之間的關係弄得很被動。這和婷婷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關。

楊婷婷喜歡看動畫片,可是媽媽總是喜歡在她看動畫片的時候指揮她做這做那,讓楊婷婷很不開心。

這次,電視正播放到精彩的地方,洗衣服的媽媽就喊她給自己拿來床上的衣服,楊婷婷看電視很入神,沒有在意。媽媽生氣地過來關了電視,還說要是不拿以後都別再想看電視了。從那以後,她們的關係就開始出現矛盾了。

父母用強製性的語氣和女孩說話,女孩會因為屈服於父母的強權或者因為害怕父母生氣而委屈自己的想法服從父母的安排。這樣會影響父母和女孩之間的感情,也不利於女孩情感的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