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問:那麼大漢朝的女子就不能露麵嗎?我可以斷言:基本如此。大漢朝的女子,一般來講一輩子見過她麵的是以下幾人:接生婆,爹,娘,丈夫,兒子,穿壽衣的。當然有些例外的,是可以讓媒婆看兩眼的。但我負責地說,大漢朝絕大多數的媒婆在談論別家女兒時都是信口雌黃。因為見的幾率實在少得可憐。至於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少年郎君聽信媒婆的一麵之辭,我就無從得知。眾所周知,國人總是很容易相信輿論。
在大漢朝做女子,是件很累人的事。比之於現代,唯一的好處是不會像我在新聞中看到的有些地區一旦有女孩降生就被接生婆掐死的例子——因為那時候是鼓勵大生特生的。但是生出來後,就會飽受爹媽的冷眼。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要被老媽拚命的纏足。直到你長大後,會落下一個小得可憐的小腳。每天不許出門,隻許在家裏收拾東西燒飯燒菜。久而久之,大漢朝的農家女子都會因缺少光照而蒼白。因為長年不走動,腳和腿會萎縮,而手會異常發達。最後變成一個大猩猩一樣的怪動物。然後有一天會被一頂破爛轎子——天知道裏頭坐過多少怪物——來接走,聽著號喪一樣的樂曲,到了另一個人家。會有一隻像蛤蟆一樣的男人來掀開轎簾子,徹底宣布了你慘淡的下半生來臨。
前段時間,我看了幾個電視劇。裏頭說大漢朝的貴族女子們都是很幸福的。其實大大不然。據我所知,大漢朝的貴族女子除了物質待遇比農家女子略好之外,纏足的凶殘程度要更高,還得接受一係列的禮儀培養。可是這樣之後,往往還是嫁不出去。每天隻好在家裏無聊。因為如前所述,大漢朝極端不鼓勵女子讀書,所以她們不識字,沒法閱讀。她們也沒有音樂可聽。因為大漢朝的官員為了顯示自己的廉潔奉公,是不搞私家樂隊的——巴赫就是一個私家樂隊的指揮兼作曲家。我得說,幸虧他生在了歐洲而不是在大漢朝——她們最多也就在園子裏蕩秋千。而且那也是丫頭們來操縱,她們隻是被放上放下而已。所以我的經驗中,漢朝的貴族女子大多數都有精神病。曆史上記載了光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就是一個大瘋子兼大花癡。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閱一下。
關於大漢朝的富家女子,我還有一件事補充。曆史上說過一個卓文君追求司馬相如的事。我想說,像這樣成功的私奔,在曆史上少而又少。我估計像《孔雀東南飛》那樣的事倒是車載鬥量。我還提請大家注意,卓文君當時是靠什麼方式逼老子出錢的呢?——當然,這種自我綁票是不足取的——她用的方式是自己拋頭露麵去賣酒。就這個,她老子就死心塌地的給了百萬錢。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大漢朝的女子是過著如何暗無天日的生活。
十八
在貂蟬還在故鄉的時候,她每天看著蒼黃揚塵的土地和枝幹如鐵的枯樹,布衣荊釵坐在肮髒的籬笆中,內心對這種生活充滿了厭惡——我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思想。因為考慮到貂蟬年齡還小,對這種生活如果是無比的熱愛,那隻能說明她不正常。按理,一個人在小時候總是對花花綠綠五花八門的東西感興趣,到了老來才會翻然醒悟,覺得其實遠村夕陽才是人間最美。
貂蟬在離開故鄉後,懷想故鄉就多了。而且飛揚的塵土在記憶中變成了飛落的秋葉。肮髒的枯樹變成了似錦的繁花。時候再一長,就容易想到自己坐在湖心的水榭中看著白山黑水,薄冰幻遊。我估計她再活久一點,想到故鄉就會生生想出一個烏托邦來。就像歐陽鋒離開白陀山後就會把它夢成一個神仙之地。
我也常有這樣的情況。想起過往的故居,我總是容易想到一碧千裏的草地,想到仿佛燃燒的垂絲海棠,想到春天明澈的天空,飛鳥翩然而過。遊絲般的春意不斷蕩漾的風景。想到柔和氤氳的白雲。記憶如河水不斷閃光流動。我想我開始回憶,或許是因為我已經開始厭倦。
我和貂蟬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很清晰的明白,我已經無法回到過去。所以回憶時總是蜻蜓點水而已。而貂蟬總是沒事就想過去。想到後來難免就有了心理方麵的疾病。到了後來,不管什麼她都把長安和故鄉相比。這就是很要不得的。
十九
我們總被告之: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好的。我聽說在亞曆山大城,如果有波斯商人說亞曆山大不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都城,是要被立刻殺掉祭阿蒙神的。我還聽說在鹹陽,如果有人說鹹陽不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都城,會立刻被押到儷山做囚徒,直到陳勝起義才得以解放。運氣差點的就直接累死了。我還聽說在過去的北平城,也有這樣的事。所以這就告訴我們:不管走到哪個城市,隻要說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就不會被殺掉,也不會被趕去當囚徒。馬可·波羅當著忽必烈說大都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城市,結果衣錦還鄉。我想他就是一個很正麵的例子。
二十
貂蟬的故鄉,我們還有幾句話可以說。貂蟬在哪裏經受了大漢朝女子所經受的所有折騰,按理說是不會有好印象。可是恰恰相反,她一直在回憶過去。以至於回憶到精神少許錯亂。她回憶起那裏的冬天,白雪不斷地飛揚在天空,然後墜入湖心。她獨自在湖心的水榭,望著黑色的湖水。雪中的水鳥在湖麵上蜻蜓點水地掠過。大雪覆蓋的群山,蒼茫寂然。她還回憶起夏天。水榭旁朱紅的簾子在不斷飄舞。她一身白色長袍坐在欄杆旁,支頤望著纖秀的魚兒在水中飄然出沒。她想起灼灼的陽光投在水上,桃花花瓣不斷從枝頭墜落水中,隨水漂流。光影蕩漾,浮光掠影。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二十一
我們現在說長安城,有很多人都能想到大唐盛世的那個長安城。韓愈詩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大唐朝時,所有的文人都削尖了腦袋死命往長安城裏鑽。可是大漢朝——尤其是公元192年前後——長安城就不是那麼美妙了。
我們說長安城,首先得說它的交通。眾所周知,長安城方頭方腦,是最典型不過的中國城市。不比西方,城堡和城市往往弄個亂七八糟的形狀。這按大唐朝的人說,是蠻夷品性刁滑,而華夏人則是行為端方。這還充分說明了為什麼西方對圓周率之流幾何問題那麼有心得,而華夏人壓根沒心思鑽研。因為我們除了太陽月亮和車輪,很少能看見圓的東西。
長安城方頭方腦,是因為中間有個十字大街。然後分東西市。大唐朝的時候,公公們常從宮裏出來,到東西市去買東西。那裏就是最早的交易場所。不過用的不是彙票而是銀兩和實物。大漢朝是怎麼樣,我無可考證。我隻知道路的規格都是大漢朝的開國祖宗劉邦定的。車馬都得合一定的規矩。就好像現在非機動車不許上機動車道一樣。那時候,車和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在長安這樣繁華的地方,車得合乎規律,馬也是。所以有經驗的養馬人都問買馬的:在哪裏騎?答洛陽,就給你一匹中等馬。答長安,就給你一匹高頭大馬。答北平城,那麼不好意思,隻能給你一匹又瘦又小的馬——就好像現在給你輛小型車一樣——如果答說是新野縣,那麼對不起,人家會翻個白眼說:住新野的人也用得著馬?如果你堅持,人家會建議你直接買隻小羊。在那個時代,長安唯一的好處,是各種規格的馬都能在那裏的道路走。因為那裏夠寬。
二十二
長安城的路,從一開始就修得很寬。因為大漢朝的皇帝相信,隻有這樣的路才有皇家氣派。我們說大漢朝的高祖劉邦陛下,年輕時候是流氓。他走在街上一貫是橫著走的。所以製定出這樣的路況來,也無可厚非。
長安城正式建立到貂蟬來時,大約是四百多年。這四百年中,長安城的樣子幾乎沒有變——唯一變的是可能更髒了一點。總而言之,馬路還是那麼寬,房子還是那麼破。宮殿倒是曆久常新。
關於領導的居住條件,還有另一個說法。蕭何當初營造宮室時——順便說句,這位爺是個真正的高手——把宮室造得富麗堂皇,蔑以加矣。高祖爺一看就大怒,質問蕭何丞相:為什麼把宮殿造得這麼富麗堂皇?難道是想讓我當始皇帝那樣的亡國之君嗎?蕭何丞相就說了:是這麼回事,我們高起點,把宮室造漂亮些,後代子孫就不好意思繼續添磚加瓦。這樣一來,就為後代省了很多徭役哪。高祖於是龍顏大喜。
我們還要提一下的是,高祖看見宏麗的宮室,第一反應是把蕭何丞相拉來痛罵一頓。這就很符合當皇帝的個性。因為眾所周知,皇帝是個難幹的活。你想做的事是不能直接說出口的,必須委婉地讓部下去幹,而後你再出麵推搪懺悔一番。劉備爺後來當皇帝就是三推四讓最後才很不情願地登基。趙太祖爺陳橋兵變也是被一部忤逆部下給強行掛上了龍袍。所以皇上們永遠是心中隻有百姓沒有自己。一旦看到蕭何丞相這樣獻媚自己的就一定要大罵一番然後把事情書之於竹帛流傳於後世才能彰示自己的品格。
二十三
長安城的衛生狀況一向不是很好。因為方頭方腦,隻有四個城門,城中數十萬百姓想出城去,就隻能三更起床四更吃飯,五更梳洗好提上包騎上馬——或者叫輛出租車,不過長安城人多車少,出租車拒載現象很多。不過這也是好事。出租車拒載說明大家都有錢叫車了,是太平盛世的吉兆。所以能遇到出租車拒載一類事,說明我們活在太平盛世,真該沒事偷著樂——然後就排著隊混入大街的人流中。大家拿著身份證、戶口本、摩肩接踵,前赴後繼地湧向城門。一路上浩浩蕩蕩橫無際涯。黎明的光照中,唯見一群人默默行進恍若一支無聲的大軍。經常有人被擠掉了鞋子或是一跤滑倒的。那樣的話被踩死一兩個也不是特別大的新聞。一般來講,如果你住在市中心,五更出發,大約到下午兩三點就可以到城門。城門校尉會檢查你的牙齒眼睛看有沒有問題,在戶口本和身份證上蓋個章,然後揮手讓你出去。
二十四
在長安城外,你可以看到一些在城內永遠看不到的風景。在夏天,你可以看見美麗的陽光。碧綠的原野。繁茂濃麗的森林。你走在原野之上,注目於雨後的溪川。靜靜的涉水而過的男子。你可以看見鳥群從樹林的上空展翅而過。可以聽見倦鳥低回的鳴囀之聲。鹿群呦呦,在風裏散步。你可以看見流水清澈,白沙寒闃。運氣好的話,可以看見錦衣的女子坐在氈車中,偶爾半麵偶露。萬種風情。
可是,你所能觀賞的風景僅有短短的一段時間。然後你就必須回過身,一步三回頭地走入人流之中,大隊人馬重新入城——因為晚上八點,長安大門就會緊閉。而你在城外一旦被巡騎發現,立刻會被當成亂黨打死。即使你僥幸沒死,第二天早上,當你一身白露抖抖瑟瑟的想重進長安城時,校尉會檢查你的身份證,發現你是前一天出城的,那麼你就會被當作亂黨投進監獄。
二十五
長安城的人數眾多,而且龍蛇混雜。三教九流的人都來到這裏。所有人來的時候,都是帶著滿心對大都市的向往而來。他們指望看見雕梁畫棟,玉殿瓊樓,紅巾翠袖。結果當他們看到一片灰黃的土屋、滿城一二一踏步而行的人群以及漫天飛揚久久不息的塵土時,他們一律都破口大罵。我中華上國的罵功一向是領先世界的。在如今,國運雖不比大漢朝大唐朝時那麼威風,我中華上國的罵功依然冠絕天下。我想在大漢朝時,我們肯定也是遙遙領先。
外來的人員從此就在長安城安居落戶。因為長安城就像一個龐大臃腫的巨人。到達一定的臨界點後,再住進來多少人,它都麻木不仁地接受了。皇上對於人多勢眾沒什麼惡感。他巴不得全國的子民多在眼皮子底下,這樣一來就沒法給他使壞。所以他就指示在城內外建一些房子供百姓們居住。到了後來,長安城地窄人多,交通擁擠沒法解決,皇上就下令要給馬匹和車子收稅。這樣一來,上街的馬和車子就急劇減少。因為你知道,大都市最大的壞處就是物價高。當初白居易進長安城時,還有個老詩人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也。”那就是嚇唬他的。大都市的物價不但貴,還有這樣那樣的苛捐雜稅。像長安城就會收車馬費,道路整修費,觀光費等等。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所以一切都是憑收稅人員的腦子來記。到了後來糊裏糊塗,寧殺三千,不放一個。終於使得全城百姓都要莫名其妙的交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稅。當然有很多群眾是不答應的,於是稅員就搬張椅子,坐在人家門口,泡上壺茶,拿張報紙,然後派一個從吏去衙門搬兵來。問題是長安的街道之泥濘絕非每天坐轎子或者坐辦公室的稅員所能想象。往往是日出三竿時稅員一屁股坐下,等兵丁們來了,稅員的報紙已經翻爛了。最可怕的是如果你在哪個特別擁擠的坊收稅被拒,從吏不辨東西,最後就會莫名其妙的迷路。而稅員就會一直坐在那裏。坐了幾天之後,他就會無聊的叫輛馬車走人。但如果恰好他身上沒帶錢,那他就會直接餓死在那裏。因為大漢朝的老百姓對稅員的態度就像猶太人一樣。絕不歡迎。寧把飯給狗吃,也不喂稅員。當然這也會有很多麻煩。因為朝廷還必須把這具屍體收殮,尋找一些他的事跡出一期簡報,然後重新發布招聘令招聘一個稅員,還要經過考核和培訓,等等。總而言之,在大城市生存,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是很麻煩的。
二十六
貂蟬和所有的女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最初壓根就不想進長安城。如我所言,時間不斷前行,貂蟬的藝術氣質開始形成。在很多丫頭還在那裏埋頭於三從四德的培訓時,貂蟬就開始在水榭中支頤沉思。她絕世的容光在湖水中飄蕩不已。在黑色清澈的湖水之中,看去仿佛一片動蕩的月光。她的眼眸明澈之極,深不見底。她的長發委地,肌膚如雪。她就這樣望著湖水,欣賞著自己。時光不覺流逝。秋天,湖光流轉的黃昏,她會拂展如雲的水袖,做鳳翼圓輪之舞。在那個時候,她就是一個旋轉的湖。不斷有美麗的色彩從她的舞姿中流溢而出。那是絕頂的美麗。在湖光山色之間,這個女子就是這樣度過了自己最早的記憶。
二十七
在我寫貂蟬時,我總是會回憶起很多年前的暑假,我在無錫的鄉間度過的生活。我曾聽到晨鳥涉水般的唱聲,聽到溪川在雨中流動,聽到樹葉在風中簌簌搖曳。我所居住的居所,是我爺爺的舊居。那是一座木頭房子。在門楣之上有眾鳥降落。鳴囀不已。在木屋的院落中,是一片清新明亮的綠色。一切猶如幻境。明澈的綠色。是我最初的記憶。
在上海的夜晚,我在露台上眺望遠方,總是會聽到卡車轟鳴而過。我常會以為自己是菲茨傑拉德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夕陽西下之時,我獨自在鄉間行走。遠處酒吧中的黑人爵士歌手吹著小號。便是如此的情境。我不知道自己最初的話語最初的思想最初的語言已歸何處。無從得知。無從得知。
二十八
關於貂蟬是如何成為王司徒幹女兒的,我無從知曉。因為曆史上沒有記載,而野史是靠不住的——眾所周知,正史家都是學院派,野史家就是和我一樣喜歡窺探曆史暗影的自由派。我們的不同就是:前者安於現狀,後者不安於現狀。我對於中文領域最崇敬的兩個人中有一個就是司馬遷——另一個是李太白——原因就在於司馬太史兼具兩者之長。
我的結論是:如果沒有學院派,我們將不知道曆史。但如果沒有自由派,我們看見的曆史就會是假的——那也就等於沒有了曆史。所以學院派和自由派永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這讓我想到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斯捷爾納克。他在得獎之後立刻就被剝奪了蘇聯作家協會會籍。這可以說明兩件事:第一,他寫的可能是真實的故事。第二,他不是個學院派。
二十九
貂蟬被王司徒看中,是個很意外的事。那一天正是春天,王司徒從弘農去臨晉出差,走在路上,忽然思念起米脂的那片湖水——姑且說米脂那裏在大漢朝時果真有那麼一片湖,我們知道,我國的官員大多是文人,文人對於美景和美人一向是熱愛備至的——王司徒就輕裝簡從,匹馬丹書的去到湖邊。然後,他遇到了貂蟬。
按照肥皂劇的編法,這種邂逅最巧妙也最無恥的方式就是王司徒看見了貂蟬在沐浴。那樣一方麵可以令相遇充滿戲劇性,一方麵還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我們注意一下,這裏是王司徒,已經年過花甲的老人。所以這樣寫他未免是對他的不恭——在我們的思維定式中,英雄是什麼樣的?那就是風流不羈的少年,始亂終棄的中年和禁欲主義的老年。絕對不能把順序調換,否則那就是流氓。王司徒作為英雄,概莫能外。所以我的故事是這樣的:王司徒看到貂蟬正在翩翩起舞。百鳥如飛羽般繚繞四周。群花落英灑落滿地。異香漫天。貂蟬風回雪舞,妖嬈動人。王司徒看得目瞪口呆。心裏陡然起了一念:這女子如此美貌,不若將她收為婢女吧……
關於這個,我們還得說。如果按照英雄的塑造方式,那麼王司徒看見貂蟬風回雪舞之時,心中理應想到的是:對,可以利用她匡扶漢室!但是我是自由主義者,覺得這樣沒趣味。所以我還是折中了一下,讓王司徒想到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這也是故事的開始。到這裏,我想我又發現了一條定理,那就是:我們塑造英雄時,決定性的問題往往出在英雄的性取向身上。王司徒之所以是英雄,呂溫侯之所以不是英雄,都逃不出這個定式。
三十
在關漢卿的故事中,是另一個畫麵:貂蟬姓任,名紅昌。她早在黃巾戰前就是呂布的妻子。戰亂一起,兩人離散。貂蟬沒入宮中——我們唯一可以放心的是,美女在任何時候,都是比較安全的——做了管理貂蟬冠的一名侍女。而後被皇上賜給了王司徒。這個故事有極不合理處,因為大漢朝的皇上——其實哪一朝的皇上都一樣——隻要是昏君,對於美女的態度就是流連忘返。那幾朝的皇上湊巧都是昏君,把貂蟬賜給王司徒從理論上來講根本不可能。我覺得這是關漢卿的硬傷。所以這個故事我沒有用。
關於這個問題,還可以延伸說一說。中國古代的明君,都是視金錢美女為糞土的性冷淡。昏君則都是貪花好色的熱血男兒。我想這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很偉大的傳統。
三十一
貂蟬被王允從米脂帶到了長安。具體時間,曆史上沒有言明。我算了一下,貂蟬要達到被王允看中的美貌程度,至少是14歲——當然不排除王司徒有戀童癖的可能,而且考慮到中國曆來官員都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王司徒有這種病的可能性並不小。但是我們首先考慮的不能是比率,而是王司徒是個英雄,是個正麵人物,所以他絕對不能有這種毛病——反正貂蟬必須大於等於十四歲。而她遇到呂布是十六歲,西元192年。如此一來,貂蟬來到長安城,大致可以斷定是西元一九零年。
三十二
西元190年的冬天,貂蟬來到了長安。掀開氈車的簾子,她看見窗外飄著鵝毛大雪。長安城的大雪不斷從遙遠的夜空飄落。天空像黑色水晶,望去遠不可及。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縱橫交錯的蹄印和輪印在其上紛繁錯雜。貂蟬就在車中遙望長安城。在迷蒙的夜色下,長安城靜靜地佇立在大片大片飛揚的白雪中。即深邃,又神秘。仿佛蒼遠的巨山。那宏麗的線條,隱沒於漫天飛雪中。貂蟬就這麼望著長安城。良久良久。直到車夫揚起鞭子,喊一聲:“駕!”
貂蟬對長安城的第一印象,是它即宏偉,又神秘。就像我們在夜色下眺望一座高山。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那是一種語言無法表述的戰栗。仿佛宿命的追定,像流星一樣在記憶的天空,劃下了永久的痕跡。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到上海時,在外灘望著和平飯店西式建築,回頭望著黃浦江,我感到全身刹那間開始了戰栗。然後消失了。有一絲情感從此潛入我的記憶。永遠蟄伏在那裏。那一天我伸出雙手,對著黃浦江說:你好,上海。
三十三
幾年後,貂蟬在一片大火中逃離長安時,她依然記得她最初到達長安的樣子。她永遠記得那一天下雪的天空。長安的影子在她的心裏就此永遠定格。就好像水中的倒影被刹那間冰封住了。她一直拒絕相信,在其中留居的幾年的那座城市是她最初見到的長安。就像我一直不相信我現在所求學的城市是我當初見到的上海。這一點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我和貂蟬都是自由主義者。
那天夜裏,馬車進入長安城後,貂蟬一直在車中小心翼翼地窺探周圍。她看見在不斷降落的夜雪中,長安的城牆蜿蜒起伏。她看到整齊的寒樹在夜雪中簌簌不止。她看到縱橫交錯的清澈流水從積雪的木橋下悄然流過。長安城的大雪是如此的美麗。這大雪中白色的城市,也是如此這般的美麗。貂蟬被馬車拉到了司徒府邸,扶下氈車,送進房間。然後有兩個大腳老婆子出現,給她灌了兩碗熱粥,還說了很多話——具體的貂蟬都已經忘了。然後她就睡著了。
我們說,公元190年是一個多事之秋。諸侯會盟討董卓,董卓遷都長安城。洛陽已經在一場大火中淪為廢墟。天下的百姓無不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那一年曹操寫道:“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相對於此,貂蟬居然還能在一碗熱粥之後在溫暖的被褥中睡著,夢見故鄉的湖心水榭和溫暖的春水。我們隻能說,她真的很幸福。
三十四
第二天醒來之後,貂蟬對長安城的印象就分崩離析、支離破碎了。首先,她是被一個粗魯的老婢女提著耳朵搖醒的。就好像我們現在用鑰匙開門一樣的動作。這點和故鄉截然不同。在故鄉,貂蟬是被公雞的鳴聲打斷睡眠,而後從朦朧的意識中掙紮而出。如此者已經十四年。然而這個老太婆的聲音比起公雞的嘹亮自是大有不如——聲音如果夠好聽的女孩子,一般是不會被派來拉人起床,而是躺在床上等著被拉的——而且動作粗野。貂蟬很不快活,可是人在相府,不敢造次。等到她和其他女孩子都被叫起來之後,老婢女就讓她們站成四路縱隊,而後訓話。重申剛才的觀點,老婢女的聲音是很難聽的。如果她的聲音悅耳動聽,則不會充任訓人之職。
對於貂蟬來說,她有生以來第一次站在一群人裏,聽一個老虔婆這麼嘮叨,而且似乎是橫無際涯了無盡頭,心中自然是不快活。我們知道,貂蟬是個從農村來的丫頭,沒有經過淑女教育。對於忠孝節義廉恥知道得不盡不全——比如她當場打了個很大的嗬欠。
三十五
基督教認為,世界上開始是有了上帝,有了光,有了種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而後才有人的。而男人又先於女人。這無疑是一種不可考證的事。就像我在這裏胡說八道貂蟬的故事一樣,由於沒有曆史記載,我得以隨心所欲。但是我支持歐亨利的說法,就是世界上自從有了頭兩個女人,那兩個女人就開始彼此勾心鬥角。我得出的經驗是:世界曆史絕大部分的事是從女人們勾心鬥角開始的。比如伊利亞特戰役就是因為幾個女神爭風吃醋才鬧出了金蘋果事件。我們大漢朝的女子雖然恪守婦道,但那時三從四德還沒有正式麵世,沒有彼此約束的規範。所以貂蟬和老婢女的戰爭是一場沒有規範的戰爭。
總而言之,老婢女利用她的權威,勒令貂蟬不許吃飯,獨自站在風裏麵反思。為了突出她違法亂紀的嚴重性,她讓其他女子進大廳吃飯,擺出鍾鳴鼎食的氣派。她自己在那裏很得意的看貂蟬。貂蟬茫然地看了她一眼。然後就真的站在風裏不動了。大家開始吃粥的同時,大雪飄然落下。
三十六
在貂蟬獨自佇立於雪中的時候——順便說一句,在蔽蓋漫天的雪幕中,貂蟬安靜地站在那裏,就仿佛一棵白色的水杉。她身上穿的白色袍子在風裏飄舞。白雪落在她肩上,就悄然融化。幸好她的袍子是不透水的,就好像雨衣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說,這袍子質料的高級並不代表王司徒有貪汙行徑,請大家千萬不要往那方麵想——所以她身上沒有濕也沒有發冷。北方的雪是幹的,像粉一樣一吹就四處散落。所以她站在那裏,就好像又回到了故鄉,仰著頭看著灰色的天空。雪幕不斷降落。
貂蟬在站在雪中時想到了很多。她的眼前是一片灰色的高牆。高牆前是幾棵枝幹如鐵死氣沉沉的樹。樹沿著池塘排開。黑色的池水中不斷有白雪融化降落。秋天的枯葉流落在池水中。載浮載沉。晨照穿越雪幕,給院落中灑下淡淡的光影,使一切肮髒和寥落無處藏身。總而言之,一切都不是很順眼。貂蟬站在這樣的世界中,難免會回憶起故鄉的湖心水榭。
我在追隨著貂蟬的思緒,開始產生一種幻覺。仿佛我已經站在了那湖心的水榭。獨自望著漫天的大雪。等候著貂蟬歸來。而她已經在長安,在長安的某個府邸中獨立晨雪中。在這樣的故事中,我不知道自己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在那樣一個時代,是否真有人如此守候著貂蟬。無論如何,曆史並沒有記載。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一個人並不存在。
我寫過一篇小說——《傾城》。在那個故事中,褒姒在東去鎬京的路上愛上了一個男子。最終,那個男子在褒姒的故鄉等她歸去,而褒姒烽火戲諸侯,最後死在了雲陽宮的大火中。那是我私自的揣度,而不是事實。這在曆史學家看來當然不值一提。根本嗤之以鼻。但我固執地想知道我的意識中的感覺是否真實。結果往往是絕望。因為我們都知道——我也反複強調——曆史就是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