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興趣合轍共振,叩開閱讀之門(2 / 2)

2.小組互讀,趣味盎然。

教師要組成“讀書學習小組”,共同製訂目標、選擇書籍、安排計劃、把控進度,讓學生有章可循。

3.巧借媒體,拓寬知識。

現代社會,信息的交流非常重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快速、準確地獲取有用的信息,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實效,拓展學習的廣度,挖掘學習的深度。例如我常常推薦學生觀看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秘境追蹤》《動物世界》……這樣的節目,寓教於樂,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麵,又擴充了學生閱讀的渠道,有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積澱,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優化課外閱讀訓練手段

1.實踐作業——拓展廣度。

生活也是一門學問,更需要閱讀。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在社會大環境中加強鍛煉。於是,我經常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如“成語接龍”,讓學生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競賽,爭奪冠軍;如“我是小詩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與精練,提高閱讀的興趣。

2.分層評價——提升熱度。

要讓課外閱讀充分有效,教師還要認真及時地做好反饋工作,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激勵工作,不斷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評價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時,我們要努力做到因材施“評”——分類指導,因人而異。在評價中,對表現較差的學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要提出一些目標不是很高的建議;對較好的學生,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還可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層次學生都求有所突破,有所發展。

3.舞台展示——錦上添花。

我們可以為讀書開辟專欄,內容為“我的閱讀推薦卡”“書評卡”“我喜歡的詞句”等,這些內容應不定期地更換,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參考和索引,讓個人展示成為“特色節目”;開展讀書小報評比活動:表演課本劇,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賽詩會,開展古詩接龍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等。這些活動都可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發、主動地獲取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親近經典,走向優秀;把一本本有趣而耐人尋味的書帶到孩子們的麵前,讓他們興致勃勃地閱讀,在閱讀中與聖賢哲人對話,接受先進的思想,陶冶高尚的情操,點亮人生的道路。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嶺市錦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