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不做_老媽子_,抗挫折的孩子不依賴(3)(1 / 3)

著急的媽媽找到她的班主任,抱怨小雯到這個時候了還逆反,居然不想學習。當過心理教師的班主任反複追問原因,媽媽承認是因為自己偷看了孩子的日記和抽屜,才導致她拒絕來學校。老師告訴小雯媽媽,處在高三時期的女孩,本來心理壓力就很大,生怕來自父母的不信任,這樣的窺探無疑讓孩子加深了這種印象。孩子已經長大,她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情感世界。此時隻有信任她、鼓勵她,給她一個自己的空間,才能贏得尊重和愛戴,也才能更好的促進她的學習和生活。

班主任打電話請來小雯,小雯委屈的跟老師說:"一直以來,我都很努力,我以為媽媽能夠看到我的努力,沒想到她這樣不相信我。其實我也明白他們的用心良苦,但侵犯我的隱私隻會讓我越來越不相信他們,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

了解到這些,媽媽誠懇地向小雯道了歉,為她的小屋重新裝上了一把門鎖,並鄭重的把鑰匙給她,承諾以後不會再不經允許到她的屋子裏去。同時希望她不辜負父母的信任,努力為自己的明天拚搏。靜下心來的小雯在五個月左右的奮戰之後,成功考取了理想的學府,為父母上了深深一課。

幸好小雯的媽媽在最後關頭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做法,才沒有造成損失,實際上像她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一家報社對全國各城市的調查顯示,近30%的中小學生信件被家長偷看過,甚至有很多家長認為這理所當然。

一位從事政教多年的老教師說:"無論你是否願意,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孩子也應該有屬於她的隱私權,即使承認發現了她們的秘密,也不能抖落她的隱私,否則不僅會讓她覺得自己沒有了自尊,而且還會導致她從此失去對人的基本信任。"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擁有一個相對完整、屬於自己的世界,這個隱秘的世界是他的自由王國,不希望有外人侵犯。此刻,父母完全不必擔心,更不要想方設法去獲知孩子的心思。給他留一點私密的空間,尊重他的隱私權,並主動以平等的態度與他交流,讓他感覺到父母的坦誠和信任。當他相信父母會尊重自己,自然會願意溝通,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順利度過成長期。

1.給孩子鍛煉獨立性的機會

如今,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然而這種重視往往會把目光放在學習成績和各種特長班、興趣班上,卻疏忽了對他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有些父母在學習上對孩子嚴格要求,盡善盡美,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將所有的"關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家務活從來不讓做,對他的生活起居關懷備至,隻要他學習好,按照自己的要求掌握好知識就可以滿足他的任何願望……

在小學任教的王老師講過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天,他去班裏上課,進教室後發現一個孩子正手足無措的站在桌子旁邊。他很奇怪,於是走近來看,發現原來孩子的凳子上灑了一些鋼筆水。而這個孩子,居然連如何清理幹淨都不知道。因為在家裏,這些事情都是爸爸媽媽或奶奶來做的,他的任務隻是"爭取每次考試都考第一。"

說到這裏,王老師還提到了另一個名叫歡歡的孩子。一次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知道爸爸媽媽都很疼我,但有時候,我卻希望沒有他們在身邊。因為他們對我真的太"照顧"了,這讓我感到自己除了學習好點之外,一無是處。"這個孩子在日記中提到,他十分渴望可以自己動手洗衣服、疊被子,自己洗澡、挑選衣服。但每當他準備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會及時的出現,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有時連鞋帶都幫著他係,這讓他在同齡的孩子麵前受到了嘲笑,也感到了深深的自卑。可是每次跟父母提出獨立的要求時,父母總會說:"把你的學習搞好了,比做什麼都讓我們都高興。"

這種做法,並不僅僅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由於形成了習慣,有的父母甚至會延續到孩子上中學、大學,乃至大學畢業。但恰恰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愛",讓自己心愛的孩子得不到獨立生活的鍛煉機會,無法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因此,真正愛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鍛煉獨立性的機會,讓他在各種生活技能的體驗中快樂成長,隻有這樣,才能最終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令人驕傲的孩子。

2.不做強勢的家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剝奪孩子自己做主的家長,一般喜歡將自己放在強勢的位置。而在這種家長的培養下,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懦弱型孩子,他們躲在強勢家長背後,沒有自己的逐漸和意誌。由於家長的過度保護,製約了他的個性發展,因此造成了他依賴性較強,凡事順從別人,乖巧順從,不夠自信的性格。這種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常常會讓大人感到"省心",然而等他到了應該自己獨立麵對生活的年紀,卻開始逐漸顯露出不和諧的行為。因為他已經離不開家長的管理,任何事都無法自行處理,甚至有了家庭,也無法獨擋一麵。

第二種是逆反型孩子,他們對強勢的家長十分反感,一切都對著幹,且將對抗家長作為判斷事物對錯的唯一標準。在這種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在具有獨立意識之後,會感覺家是一個沒有自由、令人窒息的地方,於是轉向外界尋求安慰或心理依賴,從而逐漸走向家長希望的反麵,並很有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