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父母還要清楚一點,孩子往往經驗不足,欠缺辨別能力,他們習慣模仿周圍的人,這也是他們犯錯的一大因素。所以在平時的時候,要讓孩子遠離那些有關犯罪或者凶殺暴力的圖片、內容。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看看有無存在扭曲和缺陷。一旦發現不良苗頭,父母就要做一個好園丁,將這棵有可能長歪的小樹扶正了。
2.借助孩子的其他優勢激勵她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評和責罵,而應該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適當的時候,父母還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表揚,讓他在錯誤和失敗中尋求到一種心靈的慰藉。
溪溪最近在學校舉行的智力比賽中表現不佳,因此她的心情非常的糟糕。為了讓女兒能夠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溪溪的媽媽決定周末帶她去捏泥塑。在捏的過程中,媽媽沒有過多地指揮孩子應該怎樣做。
在捏好後,媽媽很驚訝地說:"溪溪,你太厲害了,你剛才捏的那個媽媽隻教了你一遍,你居然捏得比媽媽的還要好,太了不起了!"聽了媽媽的話,溪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那天,她們玩得非常開心,溪溪幾乎將所有不開心的事情拋到了九霄雲外。
實際上,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怎樣讓孩子從錯誤或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讓孩子重拾信心。溪溪媽媽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她懂得通過優勢來激勵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個全麵的認識,而不是一直沉浸在失敗的陰影中無法自拔。作為父母,我們就要像溪溪媽媽這樣,時刻關注孩子身上的優勢,以便幫助其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能夠積極應對。
3.讓孩子積極去嚐試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選擇拒絕嚐試,這個時候很多父母就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拒絕:讓孩子將目標設定為"試一試",而非成功;還有的父母就是直接順水推舟,剝奪孩子嚐試的機會……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聰明的父母是不會這樣做的,她們會及時的鼓勵孩子抓住嚐試的機會,會告訴孩子,即使失敗了也可以獲取很多的應驗,當然能夠成功是再好不過的了。這樣的父母是理智的,她們始終認為:即便是失敗,也要讓孩子從中有所收獲;嚐試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但是,不嚐試則永遠不會成功。
錯誤不可不免,有的人從錯誤中獲得經驗和教訓,有的人則因為錯誤而消極氣餒。為了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不被失敗打倒,父母們就要尋找方法,幫助孩子走出困惑,重拾信心。
細節30: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笑笑是班裏的第五小組的組長,每周五負責帶領該組的5位同學做值日。
這天周五,輪到笑笑他們組值日了。就在笑笑掃地的時候,班主任陳老師走過來對他們說:"今天第五小組的同學打掃完衛生後,記得把教室的窗戶和門關好。"笑笑滿口答應著。可是,等打掃完衛生,笑笑光想著6點播放的《奧特曼》了,把老師說的關窗一事忘到腦後了,其他幾個同學也沒記住。就這樣,教室裏的窗戶就一直開了兩天。
周一早晨,笑笑剛走到教室門口,就聽見陳老師在教室裏麵詢問:"星期五是誰值日的?""是我們組,陳老師。"笑笑站在門口,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周五臨放學前,我不是提醒你走前關窗戶的嗎?"陳老師質問笑笑。這時候,笑笑才突然想起來,因為那天急著趕回家看電視,自己打掃完衛生忘關窗戶了。
"周六刮風,撞碎了好幾塊玻璃。這周的教室衛生都由你來負責!"陳老師宣布完懲罰結果,走出教室,剩下笑笑一個人低著頭站在原地。
放學回家後,笑笑媽看女兒悶悶不樂地把自己關在房間,也不出來看電視,有些擔心:"閨女怎麼了?誰惹你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