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培養頂天立地的小大人,抗挫折的孩子能抗事(1)(2 / 3)

不用問,哪個做父母的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庸人和懦夫。那麼,父母們就積極行動起來,從小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吧!

細節33:培養耐挫力,給孩子戰勝挫折的力量

位於非洲大草原的奧蘭治河兩岸,在那裏生活著很多的羚羊。動物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無論是奔跑速度,還是繁殖能力,東岸的羚羊都要比西案的羚羊強很多。

他們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實驗和觀察,由東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l4隻,而由西岸送到東岸的羚羊則隻剩下3隻。

原因何在呢?動物學家們深感困惑。

然後,又經過反複的研究,動物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在東岸生活的動物裏,不但有羚羊,還有一群野狼。羚羊們為了不被野狼吃掉,就不得不每天練習奔跑,使自己強健起來;而西岸則隻有羚羊這一種動物,由於沒受到野狼的威脅,它們過著安逸的生活。結果可想而知,西岸的羚羊奔跑能力不斷下降,體質也隨之下降,繁殖能力自然也跟著下降了。

拿著這一結論,動物學家們恍然大悟,原來"物競天擇"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隻有在挫折與磨難中艱難生存下來的物種,才能擁有更加頑強的生命力!

羚羊如此,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此時此刻,聰明的家長們是否已經從上麵這兩個樸素的故事中理解了"挫折"的真正意義?那麼,請反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吧,很多情況下,我們是否不忍心讓孩子吃苦,不忍心讓孩子遭遇人生的風雨,而是像"老母雞"保護"小雞"一樣,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把孩子藏在自己的身後?

以為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少遭一點罪!殊不知,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讓孩子失去了在挫折中成長的機會,而且還對孩子個性、心理起著十分不利的影響。挫折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孩子要健康成長,應學會樂觀麵對挫折,接受挫折。隻有不斷經受困難和挫折的孩子,才具有堅強的意誌和強大的生存能力。同樣,一個經得起挫折的孩子,才能生存地更好!

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要充分認識到"挫折"的價值,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樣,孩子才會在遇到挫折時表現出堅強、勇敢、自信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人要想走向成功,都需要穿越無數個挫折。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去迎接成功的到來,必須教孩子勇敢地穿越挫折,這就需要父母從以下幾點做起:

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挫折意識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挫折,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坦然麵對,遇到了困難要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失敗了也要吸取教訓重新站起來,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地走向成功。

同時,父母還要告訴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要陷入消極的情緒裏無法自拔。這樣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還會導致自己遇到更多的困難、挫折。

孩子有了正確的挫折意識,才能對挫折保持一個正確的態度,才會鼓起勇氣克服困難。

2.給孩子提供受挫折的機會

一些父母對孩子十分嬌慣,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包辦,這樣孩子衣食無憂、一帆風順地長大,什麼事情都沒有做過。但父母如此做的結果,隻能使孩子麵對挫折時如臨大敵,想方設法去逃脫,而不是積極地思考如何去解決。

莘莘是家裏的獨生子,爸媽從小就對他嬌生慣養,什麼事情都不讓他碰。一是怕誤傷了他,二是不忍心讓他做事。這樣莘莘從小到大,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任何事情都不動手。

後來,莘莘上了中學,中午在校吃飯,他看著同學們放學後都拿起碗筷去食堂排隊打飯,自己卻遲遲不敢上前。最後,猶豫了很長時間,他餓著肚子給媽媽打電話,哭著說自己還沒有吃飯,讓媽媽趕快到學校來。

莘莘的媽媽看到這種情形才發覺自己以前太嬌慣兒子,十分後悔沒有給莘莘提供受挫折的機會,以至於兒子現在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遇到一點小困難都克服不了,隻想找父母來幫忙。

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受挫折的機會,讓孩子盡早開始去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以後遇到任何困難,都會積極地想辦法獨自解決。

3.幫助和鼓勵孩子跨越挫折

每個人遇到困難與挫折,心情都會受到不良影響,孩子也不例外。這時候,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給予幫助與鼓勵,孩子就會勇敢地麵對。

振勇與好朋友經常暗地裏比賽學習,平時兩人的成績不相上下。可是這一次期末考試,振勇卻落後好朋友三個名次。為此,他的心情十分鬱悶,整天默不作聲,對好朋友也是愛理不理,學習效率明顯受到了影響。

父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後,就開導振勇,還讓他向好朋友真心地祝賀,同時努力學習,爭取趕上甚至超越好朋友。振勇在父母的開導下,心情豁然開朗,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