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那些樂觀積極、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孩子,往往各方麵表現得很好;相反,那些消極、悲觀、焦慮、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孩子,各方麵表現就不會理想。所以,要想讓孩子取得理想的成績,父母要注重對其身心健康重視起來。
婷婷出身於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嚐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楚,於是決心砸鍋賣鐵也要讓女兒成為一名大學生。因此,他們不惜花費自己節約下來的錢,給孩子報這種學習班,買那種輔導書,要求孩子務必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
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婷婷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她的精神狀況卻一天不如一天。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診斷的結果為輕度抑鬱症。
為此,婷婷的父母後悔極了,是自己生生把女兒逼成了抑鬱症。
綜合上麵的實例和觀點,父母們大概都已經知道該怎麼看待孩子的分數問題。我們應該多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細節49:突發事件麵前,教孩子做個能夠自救的勇士
高強是個注重培養孩子的好父親,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麵,他也做得不錯。
這天回到家後,高強向全家人宣布,在要家裏編排一個急救病人的節目:救人者是他的兒子高飛,"病人"則是高強自己。高強講了一些基本的傷口包紮、止血技術和心髒病急救方法後,遊戲就開始了。
"哎喲。"正在客廳看書的高飛聽見爸爸在陽台上大喊了一聲,便急忙跑了過去。
"怎麼了,爸爸。"高飛見爸爸左手的食指"鮮血"直流,忙問道。
"不小心割破了,傷口太深。哎喲,痛死我了。"高強"痛苦"地呻吟起來。
"爸爸,你忍耐一下,我來幫你包紮一下吧。"高飛說完,轉身跑到爸爸的書房,從書架的下端抱出一個小箱子,從裏麵拿出繃帶、醫用剪刀、酒精、醫用棉簽,準備替爸爸包紮"傷口"。
"高飛,別著急,想想要止住爸爸傷口的血,你還忘了一樣重要的東西。"爸爸提醒道。
"真是的,我怎麼一著急就忘了一樣關鍵的東西呢?"高飛說完,再一次轉身跑向書房,手忙腳亂地從小藥箱裏翻出"雲南白藥",又跑回客廳。
"爸爸,傷口受到酒精刺激可能很痛。"高飛提醒道。看著兒子用不太熟練的動作為自己清洗"傷口",還不停地安慰自己,高強心裏很是欣慰。
"爸爸,快包紮完了,很快就不會痛的。"高飛幫爸爸清洗完"傷口"後,在爸爸的指導下,細心地在在創傷麵上撒上藥粉,再用繃帶一圈圈地纏上。
"不錯,幹得好!"高強誇獎了兒子,"不過,如果真的發生了事故需要你急救時,你一定要冷靜,要迅速,像你剛才不是忘了拿這,就是忘了拿那。真的有傷員在你麵前時,你這樣把時間花費在尋找東西上,就會耽誤搶救的最佳時間,記住了嗎?"高飛點了點頭。
"另外,如果是爸爸或其他人的傷口較大,傷勢嚴重,你應先撥打120或999,然後再進行急救,這樣就不會耽誤搶救時間。"爸爸接著說道。
"知道了,爸爸,如果我以後再碰到了這些事情時,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高飛自信地對高強說。
現代家庭由於獨生子女居多,平常無論做什麼都有父母或其他長輩代勞,因此很多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差,有時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就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比如有的孩子不小心被刀劃破了或是遇到燙傷,第一反應大多是哭或是大喊大叫,而不知道從家裏的小藥箱裏找紗布包紮,或是采取其他急救措施。所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這本身也是孩子所需要的人生經驗和技能。
我們還注意到,現在各種媒體上都會經常介紹一些關於不同疾病的常用急救方法,或是其他類型意外傷害的急救方法,還有一些專業書刊裏就介紹得更為詳細。父母應該有選擇性地把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講給孩子聽。當然,最好能讓孩子有一個實踐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父母平時就能為孩子創造。比如用玩遊戲的方式,這樣既避免了恐怖,又不嚴肅,還能寓教於樂,孩子的印象會更深,能很好地掌握急救方法。
1.幫孩子掌握簡單的急救技巧
發生意外傷害時,如果等急救醫生趕到平均需要11分鍾,但意外傷害采取的急救措施是越快越好。這時,如果掌握簡單的技巧,任何一個實施急救者都可能挽救一個生命。在教育孩子時要盡可能地用生活中的實例,這樣孩子就容易掌握,而且也能夠在發生意外時用得上。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孩子在對他人救助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要蠻幹,最好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求大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