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關注心態——孩子也有心理隱患(1)(3 / 3)

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不可能沒有壓力,適度的壓力可以成為成人、成才的動力,而壓力來得過早、過大,那恐怕隻能是反作用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益。孩子感到壓力時,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通常不能說出他們的感受,或因為害羞、內向等原因而不願表達等,因此他們有時無法得到父母的及時幫助。而孩子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因而常常不能自已解除壓力。就這樣久而久之,壓力長期的積壓,孩子就會產生厭食、頭疼、胃疼、煩躁、睡眠障礙、抑鬱等心理或生理的問題,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孩子一定要學會緩解壓力,放鬆自己,同時,作為父母,更應該要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壓力的邊緣!在這裏,我給各位孩子還有父母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放鬆心情

比如,當心理承受重壓時,去運動一下,散散步,打打球,當人完全投入到運動中時,身體就會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就會把心中的壓抑和煩惱全都轉換為動力發泄出來;可以參加一些自然、安靜的活動,像玩水或沙子,玩泥巴或者畫畫等;可以走進大自然,傾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最能讓人心情放鬆,聽聽水流聲,聽聽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聽聽海鷗的叫聲……這些都可以讓人輕鬆起來;逛逛商場和書店,看看書畫展覽,有計劃地打內容健康的遊戲,看一場喜歡看的電影,聽一些美妙音樂,同樣可以放鬆心情。

舒緩孩子的日常生活節奏

父母不要給孩子安排太多的學習任務,孩子一周的專門技能學習最好不要超過2次,否則他會感到壓力和疲於應付,學習的地方也不要太遠,不要讓孩子感到經常在路上奔波。不要強迫孩子學他不喜歡的東西,應該多聽聽他自己的意願。假如讓他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那肯定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了。安排好孩子的娛樂和休息時間,孩子們需要修養和思考的空間。

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就必須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麼壓力、壓力是從哪裏來的。所以,父母應定期找一個安靜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談一談最近過得怎麼樣,認真地聽他說話,讓孩子說出他麵臨著哪些事情,什麼事讓他有壓力,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讓他有壓力。交談可以舒緩孩子的壓力。

父母也可以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談談今天的狀況如何,有什麼事情發生。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睡覺前問問孩子今天什麼時候最高興。這樣父母就可以比較主動地了解到孩子是否有什麼擔憂、害怕的事情,從而給予孩子幫助。孩子如果能談出他的困擾,其實他的壓力就已經抒解一大半了。

掌握與孩子溝通的藝術

當孩子說出由於某些事情而造成一定的壓力時,父母小時候一定也曾經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情況,當時是怎麼樣對待的,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當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麵對過這樣的壓力和煩惱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是特例,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

有些孩子會因為考試考不好,或有些事情沒做好,就說自己很笨。這時,父母不要馬上也覺得好像他是不夠聰明。因為孩子說自己很笨,隻是代表他缺乏信心。父母可以從生活中找出一些可以證明他有能力的例子來反駁他,要盡量讓孩子去推翻他自己對自己錯誤的預設,這樣可增強孩子克服壓力的勇氣和信心。

孩子一起玩互換角色的遊戲

父母在了解了孩子壓力形成的原因後,父母和孩子按角色分配,讓孩子扮演壓力來源的一麵,而父母則扮演麵臨壓力的孩子。父母在麵臨壓力前、壓力時、壓力後的精彩表現,都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成為孩子今後處理問題的榜樣。

多帶孩子去旅遊

前人早就說過:“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對一個人知識的增長固然重要,而行萬裏路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經曆呢!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比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又有更真實和自我的收獲。特別是帶孩子旅遊,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鍛煉意誌,甚至對於他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培育。同時,旅遊也是一種輕鬆愉快的活動,以便讓孩子放鬆自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