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一生受益
心理學家曾對100名3~8歲的兒童進行過調查,詢問他們的錢是從哪裏來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錢是從爸爸的兜裏掏出來的”;其次是“錢是銀行給的”;再次是“錢是售貨員給的”;隻有20%的孩子說,錢是工作掙來的;其中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錢是長在樹上的”。
怎樣讓孩子正確看待金錢、怎樣花錢、怎樣培養孩子未來的理財能力,是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由於受傳統“重義輕利”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青少年的理財教育處於滯後狀態,甚至可以說是一片空白。與此相反,世界發達國家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在那裏,理財是中小學和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校和家長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按照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本節針對我國家庭理財教育的現實,借鑒和參考了西方發達國家理財教育理論和方法體係,相信會給父母們帶來有益的啟發。
王小強的父親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母親在一家保險公司任營銷經理,夫妻倆的收入在當地屬於上等,所以小強從小到大基本沒有缺過錢。
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對小強提出的各種花錢要求可以說有求必應。每次全家一起逛商店,小強見了玩具要玩具,見了零食要零食,然後再吃肯德基,一次的花費不下幾百元。小強的父母覺得自己小時候受了不少苦,如今條件好了,再也不能讓孩子過窮日子了。
一轉眼,小強上小學了。夫妻倆因天天忙生意和業務,顧不上孩子,便經常留點錢讓小強自己在外麵吃飯。結果孩子花錢上了癮,本來是吃飯的錢,他卻用來買零食和玩具。漸漸地,同學們都很羨慕小強。小強也很義氣,一高興就請同學吃零食,以至同學們都叫他“王大款”、“王老板”。
春節的時候,小強收了一千多元的壓歲錢,其他同學都把壓歲錢存在銀行攢了起來,而他沒用幾天就花了一半。後來父母發覺了小強的揮霍無度,便把他手中剩下的幾百塊錢全部沒收,然後預存在學校附近的“小飯桌”,由小強吃飯後記賬。這一招兒確實很管用,小強的消費從每月四五百元一下子降到了一百元左右。可是,這時“小飯桌”的老板卻主動給小強出起了主意,讓小強用吃飯的錢從他的“小飯桌”買玩具和零食,然後記到吃飯的賬上。小強自然很高興,於是又恢複了花錢如流水的日子。從這個老板那裏,他不但得到了想要的東西,而且學會了撒謊。
小強上初中後,父母更忙了,他不斷編造補課、買教材、同學聚會等謊話向家長要錢,一有錢就去網吧玩遊戲。父母出差的時候,他經常在網吧、遊戲廳裏泡通宵。後來,父母見他花錢太多就開始控製,於是他便和社會上幾個“小哥們”一起去偷錢,漸漸地竟然發展到了攔路搶劫的地步,最終被公安機關抓獲,處以勞動教養。小強的父母這時才如夢方醒,一個勁兒地後悔自己因忽視理財教育,致使孩子走上了邪路。
有關調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中,因搶劫、盜竊等與“錢”有關罪行而鋃鐺入獄的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得到良好的理財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如今,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開始在學校製定理財教育計劃,甚至把理財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但目前我國的學校還沒有開設此類課程,所以理財教育隻能靠家長自己。理財專家指出,對孩子的精力投入比金錢投入更重要,父母應從孩子小時候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兒童財商教育講的是一種科學、全麵的對待財富的態度。讓孩子們知道錢是什麼東西,存銀行能有利息,投資能有收益,怎麼花錢才合理……
理財教育是一個係統的學習過程,兒童理財教育更是要先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理財理念,而不是急著讓他們整天盤算如何炒股賺錢。正如普通學生應該先學好加減乘除,隻有那些學有餘力的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才可以去學奧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