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1 / 1)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教研探索

作者:鍾學茂

一、良好的聽的習慣

要求: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模仿。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隻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得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說英語,有助於培養對英語的敏捷反應。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教師或者錄音的示範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

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範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隻滿足於“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明專心聽同學發言的好處外,在教學上要采用生動、形象、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避免枯燥操練,開“定向長火車”,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製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英語,不聽,就無法參與。

二、良好的說的習慣

要求: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三年級學生人小,較之高年級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有利條件之一。教材具有科學性、趣味性、親近性、實用性,為廣大師生所歡迎。這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話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係,形成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麵。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於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要做到人人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因個人的氣質、性格不同,參與開口講英語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師要幫助這些學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肯定其點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進步,進行個別耐心具體的輔導,設個坡度,扶著前進,不要急於一步到位,讓他們在口語訓練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起其說英語的內心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