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4~6個月寶寶早教啟蒙(3 / 3)

目的:訓練嬰兒對各種物品發出的聲音的辨別能力。

方法:讓寶寶坐在你的腿上,和牆壁的距離不應少於120厘米,並請另一個大人站在寶寶一側與其耳朵齊高,但寶寶看不見的位置。

6個月大的寶寶,測試者應站在離他45厘米以外的地方。利用下列的順序在寶寶耳朵高度處發出聲音:

1.利用你的聲音發出低頻率及高頻率的聲音。

2.搖動會發出聲響的玩具。

3.以湯匙敲打杯子。

4.搓揉衛生紙。

5.搖動搖鈴。

如果寶寶對聲音沒有反應,等兩秒鍾後再試,試過3次之後,如果還沒有反應則繼續做下一項測試。

注意:敲打玩具時不要過於用力,會嚇到嬰兒。

寶寶動作能力訓練

直立

和寶寶一起看書,將提高你寶寶的語言能力,並為他終生熱愛閱讀打好基矗目的:訓練直立能力,為走打下基矗

方法:兩手扶著孩子腋下,讓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勢,並扶著小兒雙腿跳動,每日反複練習幾次,促進平衡感知的協調發展。

注意:直立時間不宜過長,防止累著嬰兒。

靠坐

目的:訓練靠坐能力。

方法:將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發上或小椅上,讓小孩靠坐著玩,或者家長給予一定的支撐,讓小兒練習坐,支撐力量可逐漸減少。

注意:每日可連續數次,每次10分鍾。

翻身

目的:經常翻滾有助於肌肉關節和左右腦的統合能力的發展。

方法:學習由仰臥翻至側臥,然後再翻至俯臥。可將玩具放在寶寶的體側伸手夠不著處,寶寶為夠取玩具先側翻,伸手使勁也夠不著時,全身再使勁就會變成俯臥。這種動作要經常練習,基本上到7個月才能翻滾。

注意:在嬰兒周圍應做好保護措施,弄不好一眨眼就摔到地上了。選擇物體

目的:以此建立“比較”、“分類”的數概念。

方法:可同時給小兒2~3件種類相同但形狀或顏色不同的玩具,讓小兒進行選擇。家長可在一旁適時引導。

注意:玩具的種類可以隨時更換。

寶寶感覺能力訓練

觀雨

目的:讓嬰兒熟悉雨的聲音、感覺。

方法:下雨時,可抱(扶)寶寶在窗前或陽台上,引導寶寶觀看下雨的情景,聽下雨的聲音同時反複說:“嘀嗒嘀嗒,下小雨了,沙沙沙沙,小雨沙沙。”若下大雨,則說:“吧嗒吧嗒,下大雨啦,嘩嘩嘩嘩,大雨嘩嘩。”然後再唱一曲《下雨》給孩子聽,加深印象。

注意:不要讓嬰兒淋到雨。

雪白的世界

目的:使嬰兒知道雪的感覺,認識雪。

方法:冬天白雪飄飄的時候,父母可帶寶寶外出欣賞美麗的雪景,讓寶寶看一看漫天飛舞的雪花,摸一摸堆積在一起的雪團,讓寶寶領略一下這銀白色蒼茫大地的氣派。

當欣賞雪景的時候,父母可用語言與寶寶交流:“下雪了,雪花飄下來了,房頂上變白了,地上也變成白色的了,真漂亮。”

注意:觀雪景的時間不可過長,小心凍著嬰兒。

寶寶記憶能力訓練

尋找玩具

目的:動動小腦筋,鍛煉記憶力和判斷力。

方法:讓孩子看著把玩具小狗放在桌上,用手絹蓋上,大人問:“小狗狗呢?”孩子可能懂得被手絹蓋著,用手扯開。如不懂,大人可幫他把手靠近手絹,讓他拉開見到小狗。要多次訓練,逐漸學會,一問便扯開手絹。以後當孩子麵用碗把小玩具扣上,再問,是否知道是在碗下麵而揭開,再反複訓練。

注意:玩具要經常更換。在用碗扣時要用帶把手的喝水碗(杯),孩子不斷揭碗,還能促進手指小肌肉的鍛煉,增強手指力量。

從躲避到接受生人

目的:要讓寶寶從躲避轉變為接受生人,要容許寶寶自己去觀察探索。母親要諒解寶寶保護自己的意識,同時要逐漸讓他能接受生人。

方法:來客人時,母親抱寶寶去迎接客人,暫時不讓客人接近寶寶,讓寶寶有機會觀察客人的說話和舉止。適應一會兒後,母親再抱寶寶接近客人,這時隻讓客人同母親對話,偶爾看寶寶笑笑,不接觸寶寶,使寶寶放鬆。告別時隻要求寶寶表示“再見”,客人並不接觸寶寶。第二或第三次再見麵時,客人可拿個小玩具遞給寶寶,如果寶寶表示高興,客人把手伸向寶寶,看寶寶是否願意讓客人抱一會兒。客人抱寶寶時,母親一定不要離開,使寶寶感到可以隨時回到母親懷抱。有過這種經曆,寶寶就會從躲避到接受生人。

注意:循循善誘,不可強迫。

寶寶情感訓練

傳遞積木

你的寶寶對他身邊物件上的小零件和細節會很感興趣,一定要注意別讓他碰到紐扣、硬幣、安全別針、氣球、石塊等容易引起窒息的危險物品。目的:訓練手與上肢肌肉動作,提高用過去積累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方法:嬰兒坐在床上,媽媽給他一塊積木,等他拿住後,再向另一隻手遞另一塊積木,看他是否將原來的一塊積木傳遞到另一隻手後,來拿這一塊積木。如果他將手中的積木扔掉再拿新積木,就要教他先換手再拿新的。

注意:積木要保持清潔,堅持經常擦洗。

坐“飛船”

目的:增近父子感情,加強遊戲能力。

方法:在嬰兒情緒愉快時,爸爸與嬰兒麵對麵,扶嬰兒腋下站立,然後把嬰兒往上舉過自己的頭頂,反複幾次。也可把嬰兒從爸爸身體的左側向右上方舉,再從右側往左上方舉,反複幾次,邊舉邊說:“嬰兒坐飛船,飛船開嘍!”

注意:不能將嬰兒拋過頭頂再接住,這樣會增加嬰兒患腦震蕩的幾率。

寶寶社交能力訓練

照鏡子

目的:認媽媽、認自己、認五官、認身體,了解實物與鏡影的區別。

方法:抱嬰兒在穿衣鏡麵前,讓他追隨、拍打鏡中人影,用手指著他的臉反複叫他的名字,再指著他的五官(不要指鏡中的五官)以及頭發、小手、小腳,讓他認識、熟悉後再用他的手指點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問“媽媽在哪裏?”(讓他朝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用他的手指著媽媽說“媽媽在這裏!”逐漸地他就會朝著媽媽看或抓鏡中的媽媽。

注意:不要讓嬰兒的頭撞到鏡子上。

捉迷藏

目的:讓嬰兒開心,增進與父母的感情,發展感知能力。

方法:媽媽在床上盤腿而坐,讓嬰兒麵對麵坐在她的腿上,一手扶著嬰兒的髖部,一手托著他的腋下保持平衡。爸爸在媽媽背後,讓嬰兒一隻手抓著爸爸的手指,另一隻手抓住媽媽的胳膊,爸爸先拉一下被嬰兒抓住的手,當嬰兒朝這邊看時,爸爸卻從媽媽背後另一邊突然伸出頭來親熱地叫“××”(嬰兒的名字),當寶寶轉過頭找到爸爸時會“咯咯”地笑起來。

注意:家長躲起來的時間不要過長,否則嬰兒會失去信心,不願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