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雖然薛碧貞並不理會這些世俗之念,但她的父親薛禮卻為女兒的婚事操心費思。急白了頭,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總不能逼著她嫁人吧,可愁壞了薛禮和他老伴,背著女兒偷偷地暗暗歎氣,卻又無計可施。

俗話說:不巧不成書。這一日,康熙皇帝在宮中處理完國事,忽然興致一來,命太監急招薛禮到宮中與他對弈幾棋,(薛禮的棋技雖不敢稱王,但也算聖,素有棋聖的雅號傳遍京城,與小舅子喻慶豐這位康襄城的棋王也是有的一比。)太監出宮請薛大人的路上巧遇見當時還是皇子的嘉慶。因嘉慶從小貪玩,不喜好在宮中閑悶,喜歡像他父親一樣,在宮外到處溜達,於是就央求太監帶他出宮玩玩。太監沒轍,隻好讓嘉慶皇子跟著他一起到薛禮大人府上去傳話,順便在京城裏轉轉,已達成他的心願。誰知巧就巧在嘉慶皇子到了薛大人府上正巧碰見在庭院中舞劍的薛碧貞,少年情竇初開,當即被薛碧貞的傾城之貌所傾倒。

從此以後,嘉慶皇子有事沒事就想辦法出宮到薛家,不是找薛禮大人拜師學棋,就是來探望薛碧貞的母親,百般借口前來,其實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想多見薛碧貞一麵,著實讓她避之不及。

日久天長,嘉慶皇子見薛碧貞並沒有被他的百般殷勤所打動,便忍不住以近水樓台之勢,當麵向薛禮大人挑明他對薛碧貞的愛慕之情。並信誓旦旦地向薛禮大人誓言:若是日後他登基當上了皇帝,定會讓薛碧貞做大清的皇後,大有待我拱手河山討你歡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架勢。以此來表明他對薛碧貞的真心愛慕。

雖然女兒的婚事讓薛禮大人操心費神,但他也並非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入皇宮,當什麼母儀天下的皇後,更何況女兒一不貪圖俗世的榮華富貴,二不在意名利權勢,對嘉慶皇子更是形同陌路,視而不見,根本談不上“緣分”二字。礙於嘉慶是皇子的身份和地位,更佳不便直接拒絕,思來想去,隻好點頭答應了下來。心想:乾隆皇帝生有百子,嘉慶又不是最優秀的,即便是乾隆帝駕崩,皇帝也輪不到他去坐。

清朝的婚姻大事,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潛規則,薛碧貞自然也不例外。

當今這世道,世事變化無常,雖都不知道哪個雲頭上有雨。時隔二年,乾隆一死,嘉慶登基,嘉慶還真的當上了皇帝,天下都成了他的了。然而,嘉慶帝心中一直沒有忘記讓她日思夜想的薛碧貞,想趁新君登基選妃的時候,把薛碧貞召進宮中,冊封皇後,了卻他的相思之苦,名正言順地把薛碧貞娶進門。

不過,當薛碧貞得知爹爹將自己定下終身的事後,不以為喜,反以為悲,寧可到雲靜寺出家當尼姑,也不肯嫁入皇宮坐皇後。

薛禮也後悔當初太過草率地答應了這門親事。眼下光後悔是沒用的,嘉慶已然是今非昔比了,人家現在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要是反悔退婚的話,豈不犯了欺君之罪,滿門抄斬不說,更會株連九族。

薛禮大人左右為難,一夜急白了頭發,不得不想出一個下下之策--逃婚。

就在嘉慶登基的第二日,薛府裏便突然傳出薛碧貞失蹤的消息,薛禮大人派人四處尋找,均都沒有任何的薛碧貞的消息。當嘉慶帝知道後,更是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並下旨,派出皇宮內的大內密探,在大清全國搜索尋找。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薛碧貞居然會躲在塞外邊關的康襄城。為此,連嘉慶帝的選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此等大事都跟著推遲,要是找不到薛碧貞,恐怕死都不甘心。

薛碧貞麵帶梨雨,一邊低泣,一邊將發生在她身上的事前前後後緩緩道來。

聽完薛碧貞的哭訴,劉銘祺從板凳上站了起來,滿麵凝重地道:“小姐不貪權戀貴,心如止水,即便是擁有榮華富貴,擁有無限權力的皇帝也不為此屈身下嫁,實在是令在下敬仰。不過,在下倒是有一個主意,若是小姐在塵世間遇見你心愛的公子,與其成婚,生米煮成熟飯。就算是皇帝知道了,也絕不會因此而而成為他誅殺大清國國民的理由吧!他也是幹著急幹瞪眼而已。更不必為了躲避皇宮密探的搜尋,而屈身躲在煙塵之地,受不白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