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富翁,他有三個兒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富翁決定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可是,到底要把財產留給哪一個兒子呢?
富翁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三個兒子都花一年時間去遊曆世界,回來之後看誰做了最高尚的事情,誰就是財產的繼承者。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兒子陸續回到家中,富翁要三個人都講一講自己的經曆。大兒子得意地說:“我在遊曆世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可是後來那個人不幸去世了,我沒有絲毫的猶豫,我曆盡千辛萬苦,把那袋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他的家人。”
二兒子自信地說:“當我旅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莊時,看到一個可憐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裏了,我立即跳下馬,從河裏把他救了起來,並把身上的錢分給了他一半,希望他以後能過上好日子。”
三兒子猶豫地說:“我,我沒有遇到兩個哥哥碰到的那種好事情。我旅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他覬覦我的錢袋,一路上千方百計地害我,有一次,他傷害了我的馬,讓我差點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經過懸崖邊,看到那個人正在懸崖邊的一棵樹下睡覺,當時我隻要抬一抬腳就可以輕鬆地把他踢到懸崖下,我想了想,覺得不能這麼做,正打算走,又發現他翻了個身,差點掉下懸崖,於是我拉了他一把,並把他叫醒,然後繼續趕路了。”
富翁聽完三個兒子的話,點了點頭說道:“誠實、見義勇為都是一個人應有的高尚品質,是一個人的德操和行為,但是在與人的交往中,能夠以德報怨,幫助自己的仇人脫離危險,這樣的寬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財產都是三兒子的了。
高情商的孩子這樣做
以德報怨是寬容之心的最高境界,它可以融化人世間的一切仇恨。一個人具備最基本的道德觀念並不難,能堅持自己的德行和操守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以德報怨,實在是不簡單,它需要足夠的勇氣和胸懷。在故事中富翁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在一年的考驗期內,做得都不錯,他們都具備優秀的品質,也能夠堅守自己的操守。但是相比之下,三兒子卻做得更好,因為他不僅具備良好的德行和操守,更重要的是他能夠以德報怨,這實在難能可貴,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試想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又有幾個能對自己的同伴或同學做到以德報怨呢?
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與大人們相比,孩子對包容的理解並不深刻,而能做到以德報怨的孩子更是在少數。我們不過分強調孩子凡事都能夠做到以德報怨,但是至少我們要給孩子傳達這樣的一種思想,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擴大自己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