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1 / 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助產婆。”

吳靜賢,一個普通的中國女孩子,從北京大學畢業,拿到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擁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這與她的父母從小培養其勤奮學習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吳靜賢是一個勤奮的女孩。她看不起那些守株待兔、凡事總想不勞而獲的人。她信奉一條原則:99%的汗水加1%的天分才會成功。小時候,父母就用“頭懸梁,錐刺骨”的故事來教育她。上高中後,她製訂了自己的學習計劃。

靜賢上學時每節課都上得心驚膽戰的,總怕老師叫自己回答問題,要是自己回答不上來,挨一頓罵可是太丟人了。

於是,靜賢和同學們就都在這種狀態下存活著,像一頭頭勤奮的牛,沒有思想。唯一的特點就是整天忙忙碌碌,晚上回想一天的收獲時,卻發現是一片空白。

靜賢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早晨5點多起床,要在6點半之前趕到學校上早自習。早上的一、二節課,都是在半睡眠的狀態中度過的,為了不被老師嗬斥,提心吊膽,書擋臉,手托腮地小睡一二分鍾是她最愜意的時候。

中午趕回家吃飯,吃飯後不敢睡午覺,總怕晚上寫不完作業而一定要在中午抓緊時間。每堂課都在不停地記筆記。記得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時候,除了死記硬背和見過的題目之外,一律不會做。“如果照此下去,自己不但考不上大學,很可能連高中都考不上。爸爸媽媽對自己實在是太好了,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考不上大學,他們該是多麼難受啊!我一定要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態,製定一套自己學習的方案。”

靜賢下定了決心。她為自己製定了一個時間表:

早晨5:30起床、洗漱、吃早飯

6:30早讀,然後按學校安排上課,課間要到室外去散散步

12:00午飯、午覺

下午1:30起床、上學

2:00上課

晚上5:30放學後跑步20分鍾回家

6:10~7:00預習英語(要記住新單詞和讀熟課文)

7:00吃晚飯

7:30自學數學和其他科目(其中,一定要注意查清自己沒有理解的知識點)

9:00複習前一天學習的知識

注:每周末,要總結一次各科知識點,並把自己做錯的題目記在一個本子上,並且一定要注明當時做錯了的原因。

逐漸地,這套學習計劃成了靜賢的習慣。這期間,靜賢經常為了理解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而又一定堅持自己的時間計劃,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於是,老師的批評在所難免。

後來,靜賢常常在老師講例題時作一些補充,把同學們驚得目瞪口呆。終於,在期終考試中,靜賢名列全校第一名。當同學們以特殊的眼光看靜賢時,靜賢卻認為自己不過是走了運,而且是走了大運才考到第一名。

然而,班主任卻沒有忽視靜賢在學習中的明顯進步。他仔細研究了靜賢的試卷,發現靜賢解題的許多方法都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他問靜賢平時是如何學習的,靜賢就告訴了他自己的學習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習慣呢?我們的建議是:

1.培養孩子的耐心。可以讓孩子長久地做某一件事,以此鍛煉孩子的耐力。

2.教育孩子有責任感。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要有明確目標,力爭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等明天。

3.珍惜時間的觀念。以下幾個方麵的建議對父母也許有用:

(1)製定一個時間表,在家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上學,什麼時間放學回來,什麼時間休息、睡覺,複習功課用多長時間等等,要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忙而不亂。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恒。

(2)時間安排要有張有弛。不要把時間全部都安排在學習上,連星期天也不準許玩。要有勞有逸,勞逸結合。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安排玩耍的時間,以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3)要充分利用最佳時間。兒童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來,容易疲勞。他們記憶力好,但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一天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在上午9:00~11:00,下午3:30~5:30,但在中午應讓孩子有2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

(4)晚上做作業,複習功課,但不宜時間過長。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入睡。

(5)要及時檢查孩子對時間的使用。有了一個時間表,可以使孩子學習、生活有秩序地進行,但要注意及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