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一篇關於家教的文章對家長來說,會有極大的啟發。文章指出:教育孩子時,培養和訓練與灌輸和說教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後者卻像“行政命令”一樣生硬僵化,不會被孩子發自內心地接受。同時,文中給出了好的建議:培養孩子的刻苦鑽研的習慣,可從讓孩子參與簡單有趣而又富有挑戰性的遊戲做起。
肖長河買來4盒積木,自己先用這數百塊積木搭了一座15層的高樓,然後推倒讓他的女兒再搭。他坐在跟前仔細觀察,以表明他仍在參加遊戲。“你能搭15層嗎?”他用誘導的語氣問女兒。他的女兒看到他的樓房很壯觀,便來了精神:“怎麼不能,興許我搭得更高。”他不失時機地鼓勵:“那好,我要看你的樓是不是更高。”他的女兒便聚精會神地開始“工作”,可是第一次她隻搭到6層就倒了,第二次也隻是到8層。第二天,她已能搭到10層。第五天她搭到了13層,可接下來的日子就停滯不前了。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推倒重來,超過爸爸的信念鼓舞著她不懈地努力。
有一天,肖長河問她:“超過我沒有?”她歪著頭惋惜地說:“沒有,可是我努力了呀!”肖長河趕緊趁熱打鐵:“你說得對,也做得對,雖然暫時還沒有成功,可是你努力去做了,終有一天會成功的。你不甘心,說明你有毅力;搭積木你能做到這點,說明你做別的事也能這麼做,包括你的學習。”如此這般,經過一段時間的毅力培養,他的女兒漸漸養成了做任何事都堅持不懈的好習慣,她的學習成績也很快有了明顯進步。
今天,大多數父母都懂得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生活中,許多父母想方設法、省吃儉用,為子女添置設備,讓孩子去學鋼琴、學書法、學舞蹈、學英語……比起出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現在的孩子擁有更多的特長、更強的能力。也正是由於現在的父母對早期教育的重視,我國出現的神童、天才,無論從數量上、質量上都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常見於媒體的許多報道往往會使人們對這些神童、天才的能力感到吃驚。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去做音樂家、演奏家、書法家、舞蹈家。許多孩子可能根本對音樂,對書法,對舞蹈就沒有什麼興趣,父母的強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該發生的悲劇。因此,音樂、書法雖然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後名,但並不適合所有孩子,父母們不可期望值過高。如果孩子對音樂興趣索然,不怎麼“知音”,就該允許孩子另有選擇,切勿牛不吃草強按頭。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一對年輕夫婦勒緊褲腰帶,四處籌款,為兒子購置鋼琴後,便如監工一樣督促孩子苦練,剝奪了孩子所有遊戲時間。逐漸地,孩子視彈琴為無盡無休的苦役,有一天用刀剁下手指,作為對父母苦心的答複。另有一戶人家,孩子雖未自傷,卻利用一個機會,揮錘砸毀了鋼琴鍵盤。
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天才、神童,都是在某一方麵有濃厚興趣,並有這方麵特長的人。當他們對某一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後,就會集中精力鑽研下去。
每位父母都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發現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專心在某一領域開拓,刻苦鑽研。
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要讓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對成績灰心失望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循序漸進才能使他們樹起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語文成績好但數學差,就讓他先做語文,後做數學;做數學的時候,首先讓他做些簡單的題目,增加信心後,才去做那些較難的。
2.不要吝嗇讚美之詞。孩子學習有進步了就要給予讚美,這樣能起到非常大的鼓勵作用。不要過分批評他的錯處,因為這樣會影響他的情緒,而導致更大的錯誤。
3.做功課時間不宜過長。在做功課期間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讓他舒展筋骨,放鬆一下精神狀態。如果功課做得好,可以適當給他小小的獎勵。
4.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如果環境條件允許的話,空出一間房來做孩子的書房,讓他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精心設計自己的“小天地”。在不受幹擾的環境裏學習,他會更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