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培養孩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1 / 1)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學以致用,是學習的基本原則。

好的習慣一生受益,壞的習慣有害終生。父母不僅要培養孩子做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善於學習的人,更要培養孩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翻開馬睿的個人檔案,一長串驕人的簡曆躍然紙上。1989年,12歲的馬睿考入耀華中學智力早期開發實驗班。1993年,16歲的馬睿被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係錄取。1997年,年僅20歲的馬睿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化學專業錄取,從事“信息傳遞基因表達調控”理論研究,攻讀該專業的碩士學位……馬睿這個三代單傳的獨苗苗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

1977年,一個普通的男嬰降生在天津市的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裏,父母希望他將來聰明,就給他起名叫馬睿。對孩子早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開發,將惠及孩子的一生。表揚、鼓勵是對孩子的安慰,它會使孩子萌生自豪感,化作巨大的動力,從而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務。馬睿的父母始終注意從正麵引導、保護孩子的這種原動力,多鼓勵、少批評,不給孩子潑冷水。

為了提高馬睿的解題能力,老師和父母想方設法地進行訓練,引導他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同一道問題,把已知條件改成未知條件,從而增加了解題的難度和深度,提高了孩子的應變能力,開拓了思路,鍛煉了技巧。後來馬睿在小學數學競賽中脫穎而出,參加了數學特長班的學習;在一次外語測試中取得了98分的好成績,被挑選到實驗小學參加英語特長班的學習。通過兩個特長班的進一步訓練,馬睿的知識水平和自學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為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9年經市教育局推薦,12歲的馬睿報考了市重點中學天津耀華中學智力早期開發實驗班。當馬睿手持兩個證書報名填表時,就引起老師的重視,他是當時唯一持有雙證報名的學生。經過考試、麵試、智商測試,終於從近千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耀華中學錄取。除去父母以外,教師是孩子們受教育最直接者,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班裏的任課教師都是年富力強的教師,他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中午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吃飯,課餘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同學們有些話是不願跟父母講的,但是可以和實驗班的老師講;父母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配合學校一起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4年的實驗班的生活緊張而有樂趣,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培養了孩子們的各種基本素質,鍛煉了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在老師和父母的鼓勵下,馬睿先後參加了班裏組織的支農勞動、學軍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等,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麵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培養孩子學以致用,要養成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做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時,父母不要陪著做。但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不要看電視,不要大聲講話,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還要養成孩子做完作業後主動檢查的習慣。父母可以在孩子檢查後再檢查,發現孩子有錯再叫他檢查訂正。每天早上父母做飯時讓孩子讀15~30分鍾的書。如果早上來不及,下午放學做好作業再讀。要養成晚複習早預習的習慣。要養成孩子每日看課外書的習慣。要養成學了就用的習慣。父母要鼓勵孩子讀課外書,拓寬孩子的知識麵,提高認識能力。學習了新的知識,一定要用,這樣才能掌握得牢固。

父母在具體的操作上,不妨參考以下做法:

1.抓作業。對此父母可以同孩子“約法三章”:放學回家,先做作業後出去玩;做完習題,必須檢查,看看有無錯誤;對老師改出來的錯題、錯字、錯句,必須認真訂正。

2.抓學習態度。要求要具體,比如,專心讀書,按時完成作業,不粗心大意;對有興趣的要學,對有困難的也要學;書寫要工整、準確等。

3.抓技能要求。比如,做習題、寫字要又快又準確;寫作文有格式,有內容,有語言,包括字數的要求;手工、圖畫要熟練等。

4.抓能力要求。比如,複習、預習、念書、心算的能力;觀察、記憶、思考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