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學習不輟,孩子勢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朱雲忠,33歲,香花小學音樂教師。當初中畢業時,為分擔家庭困難,忍痛放棄大學夢進了中師。工作後他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自學,這時,他已不再僅僅滿足於一張曾經夢寐以求的大學文憑,而是為了活得更有神采,為了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他參加聲樂進修,為的是做個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好老師;他參加公共關係專科進修,是為了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廣告、文案、主持使自己生活得絢爛多姿,教養兒子,也是他學習的重要內容。
學習自己吃飯。兒子小時候曾因被小調羹戳傷過,因此吃飯用手拿,挑食厲害,動作拖拉,外婆滿屋子追著他喂飯。朱雲忠堅決讓兒子使用勺子自己吃,嚴肅得像個警察,把在一旁看得心軟的媽媽趕進房間。等兒子含淚吃完後,才笑笑拍拍他的肩膀:“對,這才像個男子漢!來,拉拉勾,自己吃飯多能幹!”
學習看書。動物、植物、日常用品、世界名著、安徒生童話,看得懂、看不懂的,兒子都愛看,當然看的同時還要父母為他講解,朱雲忠認為兒童早期的閱讀父母指導是必要的,仿佛教會他使用開門的鑰匙一樣。
每晚給兒子講故事,這是他們家雷打不動的習慣,寧可自己每天兩小時的自學時間挪後,以至擠掉寶貴的睡眠時間。因為給兒子講故事這個任務還真不簡單,故事不能重複,不能遺漏,還要創編,由兒子命題,或者兒子開個頭,爸爸口頭作文,稍不留神便讓兒子抓住把柄推倒重來。為此,他常常光顧少兒圖書櫃,與兒子一起研究“奧特曼”和“宇宙大戰”,留意各種新式武器、車輛、玩具,晚上看新聞時,父子倆會饒有興致地評論上好一會兒。越是與兒子討論“十萬個為什麼”,越是要翻找大量教育學、心理學著作,而且時時將育子感悟記錄下來。
家中添置了一台電腦,爸爸在上麵打字,畫畫,媽媽可以查到許多資料,玩撲克牌,那麼兒子呢?每每外出做客或參觀回來,爸爸就讓他把感受講下來,輸入電腦,一會兒就打印出一篇文章,配上兒子的插圖,這樣一張張積累起來就是兒子的大作了!
爸爸要聲樂考試了,按鍵聽音還得兒子幫忙,稍有走音兒子的小耳朵就聽出來了。“從兒子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小孩的眼光、小孩的感覺真值得大人回味。無邪的童真、無畏的探險、奇妙的創造是我們大人應該對他們肅然起敬的,孩子,真是一本講不完、讀不透,需要我們不息探索的教科書。”
兒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動手能力稍差一些,身體素質欠佳,所以下一步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全民健身早鍛煉,衛生包潔製”,讓孩子每天跑步,喂小金魚,打掃家裏桌麵,學習擦地板,在幼兒園裏做好值日生工作,還要多看到同伴的進步,在集體中學會忍讓和等待……
這是朱雲忠家長的學習心得,“父子同學”這份生動的案例提供給我們的啟示恐怕遠不止於此。
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說到做到。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非常關心。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餘時間幫孩子們做什麼。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遊,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常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麼幫助。
2.開誠布公地交流。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麼,得到這些確實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麼內容,並且留了什麼作業。
3.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幫孩子製定學習計劃,並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曆上,如此,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4.全家共進晚餐。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非常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於孩子對詞彙的學習,詞彙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5.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隻看重分數。如果孩子是個全優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麼,那麼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麵的了解。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
6.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並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並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