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你真棒!”可以使孩子增加信心,知道自己的進步。
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往往是給孩子講做事做人的道理,忽略了讓孩子去親身做,更忽視對孩子做事情的具體指導,以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父母滔滔不絕,孩子置若罔聞。我們常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言傳身教”。現在,從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強調的是“聽進身做”,在做中明理。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事情,那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切實地把自己的話送進孩子的心中。
讓孩子快樂,鼓勵孩子。千方百計甚至無中生有地表揚孩子,給他一種好的感覺,他就會往你要求的道路上走。要對孩子有信心,不要隻看到眼前,對一棵幼芽的讚美會讓你獲得累累碩果。
一般傳統的觀念認為,努力導致成功,而其實往往是成功誘發動力。周弘教育周婷婷的辦法就是讓她嚐到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
周弘認為,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積累小的成功才能化為大的勝利。怎麼讓孩子嚐甜頭呢?
婷婷11歲剛接觸應用題時,有一次,10道題隻作對了一道。如果是其他父母,早氣壞了。錯一道題還情有可原,錯9道題那真是不可饒恕的笨蛋。可是,周婷的爸爸卻滿懷深情地對她說:“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婷婷露出了喜悅的表情:“爸爸,你小時候,會不會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這個年齡,這麼難的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
婷婷聽了這話,自豪得不得了,越來越愛做,一次比一次對得多。她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數學知識的天空裏。她僅用3年時間就學完了小學6年的數學課程。升初中的時候,她的數學考了99分。
孩子學寫作文的時候,很多父母都讓孩子讀範文,拿孩子的作文和範文比,結果越比孩子越沒信心。那些範文,別說孩子了,做父母的有幾個寫得出來。
孩子的作文再差總會有一個句子寫得好吧?爸爸就用紅筆把作文中寫得好的句子劃下來,吃飯的時候,讓婷婷當著全家人的麵朗讀,爸爸媽媽一起為她歡呼。
慢慢地,一句變成兩句,兩句變成三句,婷婷越來越愛寫,這樣能寫不出好作文嗎?
在這種充滿激勵的環境中,婷婷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各方麵都有了飛速的發展。
對孩子而言,大人的鼓勵和肯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具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的功能,還能讓孩子培養起對生活、學習的熱愛。婷婷的爸爸就是不停地鼓勵自己的女兒,讓她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婷婷的爸爸身上其他肌肉不發達,唯有大拇指的肌肉很發達。婷婷從小到大,隻要在爸爸身邊,爸爸的大拇指總要晃來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義。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用手指指著孩子的腦袋:
“你這個小傻瓜,咋這麼笨啊?”
婷婷的爸爸對婷婷使用最多的手勢就是豎大拇指,在婷婷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的意思,這就是一道射進孩子心靈的金色的陽光。
如今,在南京的聾童學校裏,每個老師都學會了對孩子豎大拇指。兩三歲的孩子學會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豎大拇指,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愛。每位老師,給學生批作業的時候,總要畫個神采飛揚的大拇指,賜予孩子力量。
學會賞識孩子,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給孩子一個動手做事的機會
作為智慧型父母,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動手做事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是孩子手腦結合、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如果您真正地愛孩子,就創造條件滿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不要用您的“過度好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2.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棒!”
常常鼓勵孩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增強信心,知道自己的進步。父母不要吝嗇讚美之詞。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要表示真誠的祝賀。有時不一定非用語言不可,有時父母的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喜悅的眼神就夠了。
3.給孩子找感覺,嚐甜頭
孩子在順境時需要,在逆境時更需要。當孩子認為自己不行的時候,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找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