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人是活的,計劃是死的,當實際情況出現了變化,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計劃,也是十分必要的。當學習成績出現了偏科,就應該花更大的力氣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當因為生病等原因無法保證學習時間,也應該對學習計劃進行調整,盡快把落下的科目補上。
這是一個學生的真實經曆,因為計劃不知變通,惹出了麻煩:
那天是周六,我依然早上6點起床,等穿衣洗漱完畢,便像平常一樣收拾好書包坐到媽媽已經準備好了的飯桌前。早餐基本是固定的樣式:一杯牛奶,一個煮雞蛋,兩塊麵包。可是那天我“出奇”地發現了一個問題:每天由媽媽完成的一道工序,這天不知怎麼被忽略了:雞蛋殼竟然沒有剝好!於是我便大驚小怪地叫起來:“媽,這讓人怎麼吃呀!快來快來!”
媽媽正在忙著給外出的爸爸找衣服之類的東西,被我這麼一叫便趕緊從裏屋往小餐廳走。“啥事?”媽媽神色顯得很緊張地問我。
我像老爺似的伸伸脖子,衝著桌麵上的東西說:“你看,雞蛋殼還沒有剝呢!”
媽媽突然感到自己像做錯了什麼事似的,嘴裏連聲說著:“喲,我咋把這事忘了!”說著就動手剝起蛋皮。媽媽的手動了幾下又忽然停了下來,怒發衝冠地對著我大喝一聲:“你死人啊?這麼大的人怎麼連個雞蛋殼都不知道自己剝一剝呀?”
我呢,死心眼一個,眼睛瞅著牆上的那隻掛鍾,嘴裏卻不自覺地吐出了這句不該說的話:“我是死人嗎?你沒看時間都過了5分鍾呀!我要遲到了你知道不知道?”
這時,我見媽媽一下像泄了氣似地癱倒在地,雙手拍打著自己的雙腿,悲切地哭嚎起來:“我這是作的什麼孽呀!你這個臭小子,我……我要是死了你怎麼辦呀?嗚嗚嗚……”
媽媽的哭聲把我喚醒了:是啊,我都18歲了,難道為了上大學就變成一個連雞蛋殼都不會剝的寄生蟲了?假如是這樣,我上大學又有什麼用呢?對得起辛勤的父親和善良的母親嗎?我仿佛一下子從多年養成的惡習中醒悟,抖著雙手將癱坐在地的媽媽扶起,並對她說:“媽,是我不對,以後我自己剝雞蛋殼。”媽媽一聽,愣了半晌,然後破涕為笑,說:“不怪你,是媽耽誤了你的時間。”說著又站起身麻利地為我剝著雞蛋殼。此情此景,讓我眼淚忍不住嘩嘩落下,“哇”地一聲撲在了媽媽的懷裏……
小岩的學習計劃也受到了意外的幹擾,他的處理方法就不一樣了。他是在一次滑冰的時候不小心把腳扭了,在家裏躺了一個禮拜。那是在初二,學習十分緊張。誰都知道,耽誤一周的課程是非常大的損失。他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怎樣能在病好後跟上學校的進度,不要越落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