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培養孩子及時調整學習計劃的好習慣(2 / 2)

他躺在床上十分著急,原來的學習計劃肯定不能繼續用了。他一咬牙,下決心,拚了!他決定自學,把教材、參考書和習題集擺在床邊,一門一門地攻。先讀教材,再看參考書,最後做題。他想,上課學習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做題,隻要能把題做會了在家裏自己學也一樣。

結果,他的這種自學方式比在學校聽講的效率還高。在學校,老師要照顧到水平不同的同學,講的進度就不會太快,有時候他明白的問題老師會翻來覆去講,有時候他沒聽懂的,老師反而一筆帶過。自學就不一樣了,注意力更集中,學習的興趣更濃,效率更高,時間當然也就更充足了。結果,他不光把習題集的相關題目都做了一遍,對那些做錯的題目還能從頭再做一遍,直到做會為止。對於實在想不通的問題,他會記下來,晚上給同學打電話請教。

病好之後,別的同學要幫他補課,他搖搖手說:不用,我已經都學了。到測驗一看,他的名次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老師讓他介紹經驗,他說:“非常感謝這次生病,讓我學會了自學,我這才知道學習能有這麼多的樂趣。”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在計劃中留出機動安排的時間

在每天的學習計劃中,應該至少留出半個小時,作為機動安排。主要是用來回顧與複習,把前一段時間學到的知識點串起來,整理成一個係統,以加深印象,更牢固地掌握,把基礎打得更堅實。

2.根據各科成績,合理調整時間安排

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個別科目拖後腿的現象,這時就需要在計劃安排上有所側重,在成績差的科目上多花一些時間。最好是在不影響正常計劃的前提下把機動時間用來查漏補缺,每天至少要解決一個問題。

3.計劃的修改要由家長陪孩子共同討論

當臨時的彌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修改計劃。最好能由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重新調整各科目的時間安排,在保持好科目成績不退步的前提下,盡量多分些時間給不好的科目。

4.每個學期要對學習計劃的執行情況做一次總結

學期結束,根據考試成績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原來的學習計劃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有什麼具體的問題,在新的學期應該如何調整。切忌粗暴幹涉,一定要在講明白道理的前提下,雙方協商決定。

5.根據突發事件,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當孩子出現生病等突發情況,家長應立即和孩子協商討論,共同製訂出新的學習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落下的功課補上。原則上是不要被突發事件打亂學習進度,如條件許可,生病期間家長應該多抽些時間陪孩子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