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培養孩子遵循記憶規律的好習慣(1 / 2)

學生要記憶大量的知識。如果不能科學用腦,認識記憶規律,效果將事倍功半,並且越來越沒有信心。

興趣是記憶的老師,在所有的記憶規律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保持興趣。沒有興趣,就不可能真正記住需要掌握的知識。科學家對人的記憶過程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記憶是否深刻,與頭腦的興奮程度有直接的關係。這意味著記憶的過程必須十分專心,同時對需要記憶的材料保持一種興奮的精神狀態。如果需要記憶,首先要用適當的辦法,讓孩子的精神興奮起來。

一個留美中學生在講述自己學習英語的經驗時,也把興趣放在了首位:

到美國時,才知道慘了。在紐約長島那間小學,沒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沒有人可以用中文和我溝通,老師說的話我一句都聽不懂,心裏麵隻有惶恐,我隻好拚命拉著媽媽的手,不讓她走。當然,那可不是辦法,爸爸媽媽買了全套的迪斯尼百科全書,學習英文和趣味性相結合,我每天背20個英文單字,加上周圍的語言環境,可謂別無選擇。隻一個學期的功夫,我的聽寫能力已有了驚人的提高。

當你的孩子需要記憶知識時,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他(她)提高興趣。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規律。

1.重複次數不宜過多

在剛剛開始記憶材料的時候,人的記憶處於高度興奮狀態,隨著重複次數的增加而逐漸降低,最後產生記憶的抑製過程。按照這一規律,記憶知識時並不是重複的次數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一份材料重複3至5次就可以了,超過5次反而會產生精神上的抵觸。

2.一次記憶的材料不宜過多

應該控製好每一次記憶材料的總量,如果總量過多十分容易產生大腦疲勞,使記憶效率下降。正確的做法是,把量控製在這樣一個範圍,能讓孩子一次完成記憶過程,記憶完成後,還覺得意猶未盡,有餘力再從事其他科目的學習。如果需要背記的材料實在過多,也可以把它切分成幾部分,每次解決其中一部分。

如果需要記大量的問答題,可以把每個要點用一到兩個字概括,都寫到一張紙上,對著題目回憶答案,想不起來再看提示。隻要能正確回憶起所有要點,就在題目下麵打鉤,下次就可以跳過去了。這樣,記憶的次數越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就越少,學生的自信心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加強。

3.事先做好心理調節

記憶之前,必須先進行好心理調節,樹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掌握這些材料。千萬不要在記憶之前先懷疑自己,擔心自己背不下來。記憶過程中也要控製好自己的心態,不能急躁,急躁會破壞心理平衡,使大腦出現抑製現象,讓自己無法順利完成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