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培養自信心,有些家長可能不以為然。許多事實已經表明,自信心的從小培養尤其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催化劑,伴孩子一步步跨入成功的大門。
1999年3月,大型刊物《跨世紀人才》對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卞遷作了重點介紹,山東電視台的專題片《博士故鄉小博士》播出後,又一次引起社會的震動,卞遷的父母講卞遷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自信心的從小培養,下麵是卞遷父母的一段文章,看卞遷的父母是如何從小培養卞遷的自信心的。
對隻有幾歲的孩子培養自信心,有些家長可能不以為然。其實,這是非常必要的。從孩子成長的過程來看,他學習上每一次成功都是樹立自信心的過程。應該說,一個充滿自信、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孩子,才是最有出息、大有希望的孩子。但自信不是天生的,是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
首先,我們真誠地愛孩子,尊重孩子的愛好和意見,盡量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從不高高在上,輕易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孩子一旦有了成績和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我們都給予及時表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在家庭中他不是無足輕重的,從而樹立起必要的自我意識。
其次,我們對孩子表現出信任的態度。孩子好奇心強,什麼事情都願自己去做,但有時做得並不好。三四歲的時候就常常自己刷碗,有時小手拿不住,碗就掉在地上摔碎了,害怕得哭起來。這時我們從不責怪他,而是開玩笑地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同時,教給他洗碗的方法。如果這時候責怪孩子,就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進而使他們喪失自信心,感到自己就是不中用。父母要多以尊重、引導、支持的態度對待孩子發自幼小心靈的任何創新和嚐試,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雖小卻具有巨大的學習與發展潛力,每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有低落情緒時,我們總是鼓勵孩子,並常常說:“孩子,不要怕,我們相信你一定能行!”
再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一直十分適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廣大家長共同的心願,但應考慮自己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總以過高標準要求孩子。標準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體驗,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
孩子的愛好、趨向,並不是父母能左右的。父母隻能去發現孩子的特點,去引導他們的誌趣,不能強行改變他們的意誌,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很難想象,一個家長作風嚴重的家庭,能培養出自信心強的孩子!一些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誌,孩子雖然服服帖帖接受了,但喪失了最可貴的自信心。因此,作為一家之長,應摒棄家長作風,使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包括孩子的正確意見,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特別注意關照。在培養過程中,不管孩子的想法多麼幼稚,所做的事情多麼簡單,隻要是認真做了,都要及時肯定,千萬不可潑冷水,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成功的家長應當是“保護自信,培養自信”的人。
孩子最需要自信,也是最容易培養自信心的時候。父母如果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什麼自信,這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