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上了少兒實驗班後,母親又要出國工作了。剛入學時,由於王威不夠住校的條件,因此住校的申請沒有被批準。在父母都出國工作的情況下,他每天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過了一段時間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師發現他放學並不急於回家就隨意地和他聊天,這時才了解到他的家庭的特殊情況,隨後盡快解決了他的住校問題。
住校後,他的學習時間更充裕了,與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更多了。在小學他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水平是沒人能比的,到了少兒實驗班後,他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就有點不值一提了。在第一次摸底考試卷子發下來的時候,王威都不敢相信拿在手裏的卷子是自己答的,他從來沒有得過這樣差的成績。當老師給孩子們解釋考試的目的是老師要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並要依據考試中反映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後,他才踏實下來。
他對自己充滿信心,隻要努力,自己在班裏的情況是不會差的。父母在出國時給他留下的囑咐是:你有現在的成績是你自己努力換來的,你要想達到新的目標就還要繼續努力。王威看到身邊的同學一個個不僅聰明好學而且還很努力,他就更不敢怠慢了。他除了認真利用時間掌握老師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外,還盡可能地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做好預習,力求走在老師的前頭。在自學中他不斷地與同學交流,在與同學相互的給予中他的學習水平提高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他在學習的時候最煩為了比賽而組織的學習。那時,學校常常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一方麵可以促進班裏的學習,另一方麵也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不過,為了有所準備,競賽前,老師都會有針對性地做些講解,組織有關知識的學習。每逢這種時候,極有個性的王威隻參加學習而不去參加比賽,他認為了解掌握了知識就達到了目的,參加不參加比賽是次要的,尤其參加比賽要用星期日的整天時間,還不如按自己的安排學習新的知識。由於王威對問題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不會輕易地改變,經多次的勸解他還是不參加任何的學科比賽,表現出了極強的個性。不過有一次測試他沒有參加,到現在他還在後悔。
那是在1987年的夏天,經多方的努力,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委托某科研單位在北京進行少年數學天才的測試,少兒實驗班的同學得到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學校在組織參加這次測試中,為了使學生們能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參加測試,在測試前沒有著意地強調測試的意義和測試的性質,隻是要求同學們認真地參加測試。王威以為這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一般性測試,所以就沒有參加,直到測試的結果公布後,班裏有相當多的同學得到了美國頒發的數學天才少年稱號的證書時他才恍然大悟,他真的後悔了,因為,像這樣的測試是很難找機會彌補的。他深知自己未必不是數學天才,隻是沒有抓住證實自己是天才的時機。從此,他對任何事情不再是簡單地有主見了,而是注意征求老師和同學的意見,注意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見來彌補自己認識上的不足。
少兒實驗班4年的學習時間不算長,但他在這不算長的時間裏學習到了同齡人要學習7年的知識。麵臨少兒實驗班畢業,王威開始了對人生的又一次選擇。這次母親有機會為他參加了一次家長會,會後家長很不好意思地對老師講:“孩子考大學的事老師多操心。沒有辦法,我又要出國工作了。過一段時間,王威的父親就要從國外回來,遺憾的是我和他的父親碰不上麵,一切由老師做主。”麵對報考誌願這樣重大的問題,王威參考老師的意見由自己做主報考了中國科技大學,這一年他剛好14歲。接到科技大學的複試通知時他的父親回國了,父親陪他一起到合肥參加了大學少年班的複試,結果他如願地考上了科技大學少年班。
王威上大學後,父母依然各自在國外忙自己的工作,對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隻是提些參考意見。王威在大學畢業的同時通過了托福和GRE的考試,並獲得了赴美國讀研究生的深造機會。讀研究生期間,他在兩年的時間裏獲得了碩士學位,並開始在一家著名的公司工作,他工作得十分出色,展示了自己極強的工作能力。當王威要到矽穀發展他的計算機事業的時候,公司老板以高薪挽留他,由於他剛剛在公司附近買了房子,又由於公司真誠的挽留,他暫時留在公司繼續工作,不過,他隻想在工作期間增長生活和工作經驗。他還有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打算。那年他24歲,他有著年齡上的優勢,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有著很宏偉的生活目標,正為自己的目標繼續像過去那樣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給予孩子以充分信任,這等於是傳遞給孩子“我行!”的意念,這樣才能不斷促使孩子增強自信心,同時在這種自信心的驅動下,自覺主動地探索,取得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