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培養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好習慣(1 / 1)

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它會腐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構成嚴重的危害。

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來源於心理學上的一種消極自我暗示,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偏低的評價。

9歲的王倩倩自尊心特別強,以至到了一種自卑的地步。倩倩相貌不夠出眾,她覺得自卑,認為不會有人喜歡她;她的成績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認為老師會討厭她;她為體育課成績自卑;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夠好看自卑。總之,王倩倩為一切有理由自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她不喜歡說話,不喜歡笑,逃避媽媽的關心,常常一個人默默地關在房間裏,讓她的媽媽非常擔心。

產生自卑感的人經常膽小、怯懦、孤獨、沉默,不喜歡交際,缺乏知己,活動能力差,進取心不強,更多地考慮自我,對人不夠熱情,常常回避群體活動,缺乏自信心。這樣一個自卑感強的人,是很難做出成績來的。一個人小的時候,正是學習功課、掌握知識的重要時期,此時如果產生自卑感,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自卑的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潛能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會積極主動地去求知學習。所以,作為媽媽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產生,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由於目標定得過高,如考試失誤等接連遭到失敗或挫折的打擊;與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麵存在劣勢,包括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群體的消極暗示,等等。

克服自卑感,要根據這些不同的原因,對症下藥,以便解決問題。

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則就不一定能成功。媽媽要多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無論是身體方麵還是其他方麵,要使孩子能夠揚長避短。媽媽要多鼓勵孩子。

美國參議員艾摩·湯瑪斯,在小時候因身體原因,就有著較強的自卑感,他的媽媽就是這樣做的。他的媽媽這樣說過:“……兒子,你的身體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頭腦為生,用自己的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宣傳鼓動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媽媽的教育下,避開了身體上的劣勢,克服了自卑感,終於獲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講,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缺陷,都會產生自卑感,關鍵要能夠克服自卑感。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為自己相貌不揚而自卑。據說,從孩提時起,他就對自己容貌不揚而非常敏感。他感到苦惱,像自己這麼醜的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取得成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還是凹進去的,前額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頭一樣,耳朵大得令人吃驚,打個比方來說,好比是一個大猩猩一樣。他在校時,老師對他的評價也是不高的,老師說他哪方麵都不行。但他終於克服了自卑,揚長避短,不去當演員,不被不良評價所影響,最後終於寫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學名著,成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亞裏士多德、達爾文、伊索、拿破侖都有口吃病,亞曆山大、莫紮特、貝多芬、拜倫都因身體佝僂、口吃、身材矮小、耳聾等而產生過自卑感,但他們不因此而灰心,不喪失生活的勇氣。他們堅定了成就大業的信心,結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們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愛因斯坦在校時被稱為不愛學習的孩子;愛迪生的綽號叫笨蛋,是學習劣等生;拿破侖的學習成績曾排在第42位;丘吉爾則兩次大考落榜。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自卑,相反,都取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用事實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從而使孩子健康成長。

產生自卑感的孩子經常伴隨著灰心與失望,這是影響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大障礙。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家長的重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