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的閱讀,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砝碼之一。當你得到了這個砝碼,就意味著你通向成功的路上少了一些曲折。
有這樣一個例子:在某高中,有一位學生王偉,進校時成績優異。但他本人在乎課本裏的東西,其他的知識一概不去過問,知識體係單一,導致其學習成績漸漸下降。雖然學習努力刻苦,但還是未能擺脫高考失敗的命運。而班內另一名同學徐亮,喜歡讀雜書,並且能把課外的東西應用於課內,學習成績穩定,成為“千軍萬馬”中的勝利者。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該不該讀雜書。其實讀雜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曆,擴充知識麵。在讀雜書的過程中,是應該有很大的收獲的。
據2001年全國中學生調查結果表明,在中學生中能堅持讀雜書的同學隻有8.32%,當然整天沉淪在武俠、凶殺、豔情、暴力的除外。這僅有的一部分同學,他們平時成績都很不錯。由此看出,讀雜書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樣的習慣可以使你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會讓同學在日常學習中受益。
培根曾經說過,當你孤獨時,讀書可以作為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讀書可以作為裝潢;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就意味著力量。
一個人能有意識地去讀雜書,就說明他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欲望,這也是要求上進的體現。在對自己知識儲備不滿足的情況下,應當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書籍,培養良好的讀雜書習慣,會使你的閱曆不斷增長。
古今中外的名人誌士,大都有著良好的讀雜書習慣,而且他們對雜書的需求量,不管從數量上還是從種類上看都是驚人的。
毛澤東從少年到晚年,都未間斷過讀書。就是在他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情況下,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領導者。同時,在文壇也樹立起了一麵高揚的旗幟。
拿破侖在少年時專心苦讀,憑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從一個平凡的炮兵練就成一名馳騁沙場的優秀的軍事指揮家。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歌德曾這樣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絕對是一位出色的教師,我想有誰會拒絕“一位出色的教師”和“許多高尚的人”呢?
魯迅有過這樣的話:“我讀雜書,有時甚至比正書還有勁,雜書中的筆記,我是手不釋卷,午夢初回,清齋寂會,及至入睡之前,真仿佛是一席清淡,處處悠然了。”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麵說,隻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隨時要讀。”
當我們在讀雜書時,應當有目的性,自己在哪個方麵有欠缺,自己在哪個方麵知識不到位,那麼就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去讀。
在一次考試中,有一道關於《水滸》人物的題。而在這個班中,能做出答案的隻有區區兩名同學,這兩名同學也正是平時有著良好的讀雜書習慣的同學。不可否認地說,讀雜書會讓你受益匪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在這時已經很明了了。那從現在開始養成這樣一種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一個人並不要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更不苛求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知。但懂得中華乃至世界的文明史發展史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多讀書,讀雜書。書讀得越多,你的文化背景知識就越廣闊,文化底蘊就越深厚。
記住古人的話:“勤於讀書,逸於作文。”
下麵是指導家長之法:
1.尋找富有激情的導師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很年輕,對書的判別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幫助孩子尋找一位富有激情的導師,給孩子正確的選擇。這會使他們看到,世界那麼的大,而屬於自身的東西還很少。讓他們有著一種對知識強烈渴求的欲望。從而養成讀雜書的習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走一道彎路。
2.要有耐心,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孩子往往缺乏的就是耐心,或許在他們養成了讀雜書習慣的時候,已經走進了誤區。因此,家長要教導孩子,在對自己需要的東西的選擇上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盲目。讀正書也好,雜書也好,有目的地讀,收益才大;尋求一時趣味,於身心都沒有多大好處。
3.孩子,我們支持你
在孩子的耳邊常常會有這樣的話:“一天別不務正業,學點有用的。”“別拿起那些不三不四的書不放,學點有用的。”“老是看閑書,有什麼用啊?”……其實家長應該給孩子們的更多的是支持,應該鼓勵孩子養成讀雜書的習慣。使孩子能在多方麵發展,知識體係的多元化會更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