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們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裏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兩者相較,高下立判。其間的差別,恰恰在於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後,不但可以輕鬆應對考試,還能受益終生。難道,這還不值得家長為之而努力嗎?
下麵是指導家長之法:
1.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理由
當孩子說出了任何觀點,父母都應該繼續追問他,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簡單的提問,可以使孩子深入思考,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
2.引導孩子深入分析
在孩子陳述自己的理由時,父母可以繼續深入追問,讓孩子的思考漸漸深入,考慮到其他未曾想到的方麵。這種繼續追問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考慮得更周全,在考試中將直接受益。
3.不能粗暴地打斷孩子
當孩子在講自己的理由時,父母不可以中途打斷,無論自己多麼不同意,都一定要讓孩子把話說完。無論孩子的觀點正確與否,能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都是一種有助於分析能力的訓練。
4.平等友好地提出不同意見,請孩子作答
當父母不同意孩子的觀點時,可以用平等友好的態度提出自己看法,請孩子給出回應。原則是,再尖銳的矛盾也不可以在態度上有絲毫的不耐煩。父母能以理服人,孩子才能善於講道理,善於分析。
5.當孩子做錯題,讓他自己分析錯誤原因
孩子在考試中出現失誤,家長不可急躁地批評,而應該平靜地坐下來,讓孩子自己分析錯誤原因。通過自己的分析,孩子能對錯誤有更深刻的認識,記得更牢,更不容易再犯。
6.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進行答辯
當孩子為自己訂出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父母可以讓孩子進行家庭答辯,父母不斷提出各種問題,孩子必須一一回答,努力說服父母接受自己的方案。這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分析能力的提高,更能夠加強孩子的責任心,對學習更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