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自覺主動地學習是一種習慣,而其他良好的習慣是對其一種有力的支持。擁有了各種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舉止言談習慣等對孩子的成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它們都能夠增進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的能力,而孩子積極主動地學習,反過來又會促使其他各種習慣的養成,因此,二者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在這些習慣中學習習慣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的一生中,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學習。隻有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生命才能放出異彩,才能在事業上不斷獲得成功,在生活中才能脫離低級趣味。古今中外的無數事例說明,人的生命價值的體現,往往開始於學習。誰學習得好,較多地占有一些前人的智慧成果,誰就有可能使理想如願以償,因為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孩子自覺地學習,及時預習、複習,上課注意力集中,筆記工整清楚,遇到問題積極思考等等都是學習的好習慣。反之,也有種種學習的壞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學生的學習是不可想象的,學習成績也一定不會好。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習的習慣。”作為教師和家長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抑製和消除不良的學習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曾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的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丫丫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
學習習慣形成的標準一般有3條:
一是動作的速度,指經過多次反複練習,組成學習習慣的一係列動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二是動作的質量,指動作的精確性和協調性應該不斷提高;三是學習者本身的體力消耗和腦力消耗要不斷維持相對平衡。
如果孩子某種學習活動達到上麵3條標準,說明他某種學習活動的習慣已經養成。
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促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