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講究衛生需要做到什麼樣子?怎樣才算是幹淨整潔?慢慢地,他就會理解你的意思,做到你所希望的樣子。
個人衛生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卻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人們常說活著就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從而獲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塌糊塗,特別不注重個人衛生,他的精神麵貌肯定很差,更談不上什麼精神升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男孩的個人衛生意識都非常差。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男孩子,人長得很精神,但穿戴卻亂七八糟,衣服褲子皺皺巴巴,汙跡斑斑。
一個企業家與外商洽談一個合作項目,並很快通過洽談,已經基本達成意向,準備第二天簽約。洽談休息時,企業家陪同外商到廠區參觀,參觀時,這個企業家像在家裏一樣隨便在地上吐了一口痰,隨地吐痰在企業家看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卻給外商留下了極壞的印象。外商認為作為企業家不講文明,如此隨便,怎麼能做好大事呢?
第二天,外商決定放棄簽約。企業家怎麼想也想不通自己錯在哪裏?事實上,正是因為企業家不講衛生,他才失去了一個大項目,失去了一個大好的發展機遇。
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不但注重個人衛生習慣,還努力培養公民的公共衛生意識。這些國家良好的衛生習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講衛生習慣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體現。是否講究個人衛生,不僅反映出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出這個國家人民的文明程度。從個人來說,是否講究個人衛生反映出這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素質的高低。
如果要孩子養成注意個人衛生的習慣,父母必須采取行動,而不是一再地嘮叨、督促。父母本身得先做個好模範,注重個人衛生,才能對孩子有所要求。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一定要起好帶頭作用,也就是說,家長必須從自己做起,做事要有規律和秩序,愛整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習慣都是一天天,一年年養成的,可以說是日積月累,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變個模樣,做什麼事情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需要做到什麼樣子?怎樣才算幹淨整潔?慢慢地,他就會理解你的意思,做到你所希望的樣子,當然,你的要求一定要符合他的實際情況。
當孩子穿著的衣服,尤其是領口和袖口幹淨、整潔時,站在他人麵前更有自信心。所以,要讓孩子養成勤換衣服的習慣,尤其是內衣和襪子,不要認為他人看不見就不在意。衣服整潔就好,講衛生比講名牌更重要。
像洗臉、刷牙、洗澡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應給機會讓孩子養成自理生活的能力,無須事事操心。孩子不願意洗澡,自然是氣味難聞,人人聞了都敬而遠之;媽媽可以告訴他,實在無法忍受他的體臭而拒絕與他玩耍或同桌吃飯,如果他的同學或朋友告訴他身上散發出的味道不好就更是見效。此外,不洗澡會使身體發癢,一點也不舒服,父母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他自會作出聰明的抉擇。不久之後,不講衛生的髒孩子必會變成整潔可愛的好孩子。在講衛生方麵,父母為此不能遷就孩子,否則日久天長,就會養成不講究衛生的習慣,等到想改的時候是很不容易改掉的,有時也可能成為終身的不良習慣,有時也可能在這個不良習慣上吃大虧。
允許孩子把屋子弄亂,但得要求孩子自己把屋子整理好。大多數男孩子都十分頑皮和淘氣,常常令家長頭疼的是,這類孩子能在轉瞬之間將房裏弄得亂七八糟,這樣就要費去許多的時間和功夫去收拾。這時,許多家長都會嗬斥孩子,不要將房裏弄得太亂,然後開始收拾東西。其實,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孩子不會認識到這是他們做得不對,應該自己去收拾。父母應該要求孩子把東西放在指定的地方。讓孩子知道各種東西都有各自存放的地點,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自己做的事情負責任的習慣,讓他們自己動手收拾,不要讓他覺得無論如何總會有人幫他。最好能讓孩子將收拾東西也變成玩耍的一部分,從小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大多數孩子對如何增進身體健康、防病等衛生保健知識欠缺。走著走著,便旁若無人地將痰吐在地上;果皮等廢棄物,隨手就扔;打噴嚏、咳嗽毫不遮掩……父母要經常觀察孩子,及時糾正孩子不講究衛生的不良習慣。讓他們時刻切記,愛護環境是現代人應有的責任。
讓孩子從小養成不洗手吃東西難受,隨地吐痰令人惡心,亂倒垃圾難為情的好習慣。做父母的就要不斷地給予督促、提醒和檢查,這樣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得到不斷強化,當好習慣成了自然,壞習慣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良好的衛生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小時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孩子長大後就更容易選擇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