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男孩的服飾與性格培養(1 / 1)

穿著對孩子而言,是了解性別的重要方式。

家長尤其是媽媽,切不可以自己女性的標準,誤導孩子挑選那些具有柔關氣息的服裝。

男字是“力”頂著一個“田”,頂天立地就是男子漢。男子漢應該有陽剛之氣,說話落地有聲,做事敢作敢當。具有這種氣質的男孩肯定會被女孩仰慕和追求。過去把男孩子看成是家庭的“根”,未來家庭的支柱。但時代變了,家庭對男孩子期望值也發生了變化,對男孩子也不再委以重任。現在有些男孩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做什麼事情都由父母去代理,表麵上看去是寵愛,其實愛已被扭曲。

在服飾方麵,各家隻有一個孩子,便把這唯一的男孩當成“寵物”。家長也更喜歡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更漂亮一些,有時做媽媽的就在不經意間,把自己的男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加區分,隨著自己的喜好給男孩子穿女孩兒的服飾,因為孩子小,就會對自己的服飾產生習慣性。可隨著男孩子一天天長大,當有了自己的審美觀時,在服飾上也會很隨意,有時甚至於把自己打扮成另類。許多男孩在成年後所發生的性別心理錯位、同性戀等問題,都和他幼年時的裝扮、父母的養育態度有直接的關係。

男孩子就應從小有男孩子的樣子,在服飾上就更應像個男孩子,家長們要在男孩子的心理上強化他們自己是男孩子的感覺。孩子逐漸知覺到其他人的同時也知覺到他自己。他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實際上就是對他身體的印象。他也以此來定義自己是男的還是女的。穿著對孩子而言,是了解性別的重要方式。一旦孩子對男性、女性的概念熟悉之後,他們也許會開始堅持要穿某種類型的衣服。運動衫、工作鞋、太空裝、牛仔褲是男孩的標準偏好,同年齡的女孩常常會選擇淑女式的裙裝。

父母應該為男孩自我意識的萌發而高興,我們應該鼓勵他們按照同齡夥伴的穿著方式,讓男孩自己選擇自己的衣服款式,家長尤其是媽媽,切不可以自己女性的標準,誤導孩子挑選那些具有柔美氣息的服裝。

對於10歲左右的男孩,你不妨帶孩子去逛街,讓他幫忙挑選自己的衣服,他穿上自己所選的衣服要比穿你替他選的衣服高興得多。家長可以適當給予他們這樣的暗示:“這件衣服太鮮豔,隻適合女孩子”,“這件衣服你穿起來很帥,運動起來也方便。”以服飾為基點,男孩的性格需要進一步培養。

當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對於一個男孩,如果希望他將來對社會負責,那麼從小就要培養他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對自己負責。讓他有一種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會對他的需要。當他找到這種需要時,便找到了一種責任、一種幸福。而這種崇高責任感的產生,需要動力,這動力便是父母的給予。但是父母對淘氣的男孩,非打即罵,極少肯定和鼓勵。久而久之,膽小無能、沒有責任感的男孩就被他人塑造出來了。

其實,母親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為勇敢的男子漢。人們學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事實上,中國家庭不注重培養男孩子為家人服務的意識,尤其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男孩子被人照顧得太多,長大後在生活上很無能。所以,在男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責任心。其實,真正愛孩子的媽媽,要在兒子麵前表現得弱一點,給孩子一點愛他人的機會。不要讓孩子靠著你、仰視你、畏懼你;更不要做“雞媽媽”,為孩子遮風擋雨,讓孩子弱不禁風。母親要有意識地把男孩子塑造成“男子漢。”

其次,我們也不能忘記,父母的生活態度,對於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倘若父母親經常唉聲歎氣,疲憊不堪,遇事專挑不如意的地方鑽牛角尖,經常用消極的觀點評論事物,心情沮喪,時常表現後悔內疚的人,孩子熏染日久,其舉止也表現出憂心如焚,多愁善感,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帶著無病呻吟的悲切。如果父母常常錯把孩子本有的樂觀當做膚淺,把自信與活潑看成魯莽,經常加以指責,時間長久了,孩子也養成了悲觀的態度。

父母應該是孩子樂觀的榜樣,孩子遇有錯誤或失敗,應該多鼓勵孩子,而不是教他惋惜其損失。批評愈多,失望也就會越多。父母自己必須時時充滿自信,笑顏常開,要和孩子一起享受一件事情的喜悅。

自信自立對於男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孩子的信心是父母一點一滴培養起來,引導孩子將自信建立在比較全麵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認識到自己男孩的特點、男孩的自信、男孩的責任感,成長為一個全麵發展的男孩。成長建議如果一個男孩子一舉一動中充滿了自信,富有責任感,服飾得體,樂觀開朗,他的非凡氣度一定會使人自然對他產生特殊的好感。這樣,這個男孩子就會擁有別樣的人生。而要做到這一切,父母就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這些優良品行,讓孩子輕鬆自如地駕馭生活,從而能夠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