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墜子唱腔的音樂特色
創新論壇
作者:胡豔妍
摘 要 墜子藝術是流傳於河南的古老曲種,文章對唱腔的音樂特色方麵做了初步研究,以突出其古老性與藝術性,目的是期望通過這一研究能夠讓這個古老的藝術曲種更加繁榮發展。
關鍵詞 河南墜子 唱腔 音樂特色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河南墜子是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大曲種,“墜子音樂由唱腔、伴奏、擊樂三部分組成,其中唱腔是表述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伴奏及擊樂擔負著渲染氣氛,填補過門擊節等任務。”
墜子的唱腔音樂是屬板腔體結構的主曲體曲式,它用一種有鮮明音樂性格的曲調做為主體性的基本唱腔曲調,根據唱詞、故事情節的不同,重複、變化和發展,加入導入性或附屬性的唱腔曲調,如引子、牌子、三字嘣、五字嵌、寒韻等,進行了融會貫通的取舍處理,使整個唱腔、伴奏音樂性格鮮明,結構嚴謹,豐富多彩,和諧統一。唱腔音樂板式結構為引子——起腔——平腔——快紮板(垛板)——寒韻——落腔等組成,分別介紹如下:
1引子
引子,即是在正書開始前先奏的一小段曲子或唱上的四六八句水詞,為靜場而即興編唱的導入性唱腔。引子又分為音樂引子和唱腔引子兩種,音樂引子即樂器伴奏的曲牌,作用是靜場或招攬觀眾;唱腔引子即演員根據情況的即興演唱,其作用是對書目做承上啟下的交代介紹,一般起眼落板,旋律可長可短,結束音大多落在“7”音或 “5”音上,例如“未開書您都往那大街上看,哧楞楞過來了一匹馬能行。馬身上坐著個英雄漢他就是上回書說的哪個好漢武鬆。”中的“鬆”字就落在“7”音上,表示後麵還有續唱。
2起腔
起腔也叫“喊腔”、“ 叫腔”,它的基本曲調是由一個或兩個上下句組成的樂段,前接引子、過門,如《十八女吊孝》選段中的“唱的是老頭老婆那個七十七,那命裏沒有兒他可淨閨女。”
3平腔
平腔是用於大唱段的唱腔,它側重於故事細節的敘述和人物內心的描繪。一般來說,平腔曲調的進行比較平穩,旋律委婉,音域較低,故稱之為“平腔”,是墜子唱腔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曲式。無論唱詞是八句、十二句還是更多,其曲體內部結構不變,旋律根據唱詞自然音調的高低和內容情感稍作修飾。平腔第一句上韻一般落在“3”音上,第二句下韻一般落在“1”音上,第三句上韻可落在“1、3、6”音上,第四句下韻又回到調式主音“5”或“1”音上。例如《呂布戲貂蟬》選段中“眼看著這個漢王江山不長久,再說說出一個丞相王允獻連環。王司徒定下脂粉計呀,後花園這才獻出了美貂蟬”,其中第一句的“久” 落在“3”音上,第二句的“環” 落在“1”音上,第三句的“呀” 落在“1”音上,第四句的“蟬” 落在“5”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