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1)(1 / 3)

留心飲食不當引起遺尿

有關專家通過對小兒遺尿病因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果汁過量是造成一些兒童遺尿的主要原因,當給這些兒童停止供給上述食品後,遺尿現象便可消失。專家們分析,這些食品在小兒體內能夠產生一種過敏反應,能使膀胱平滑肌收縮膀胱容量減少,並可引起膀胱平滑肌的痙攣。同時,這種過敏反應也能加深兒童的睡眠,使他們無法在產生排尿反射時醒來,因此,對遺尿的患兒,要少吃這類食物。當兒童進入青春期後,對這些食品不會再產生過敏反應,遺尿病症則不治自愈。

日常護理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平時沒有論孩子從外麵回來脫下來的衣服、鞋子,還是孩子睡前脫下來的衣服都應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不應該到處亂放亂丟。大人能夠專門給孩子準備一個放衣服的地方,如某個櫥櫃的抽屜,或者固定的床頭櫃或椅子,同時教給孩子疊衣服和掛衣服的方法。晚上睡覺時,脫下的衣服、鞋子和襪子也應整齊地放在固定的地方。但無法教孩子把脫下的衣服蓋在被子上,這樣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因為沒有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白天穿著衣服到各種場合從事各種活動,尤其是孩子還喜歡坐在或躺在地上玩,衣服上沾滿各種灰塵和其他汙物,把脫下的衣服蓋在被子上,會把髒東西帶到被子上,髒的被子蓋在孩子身上,就容易引起疾病。倘若孩子把小石子、小木棍以及小玻璃片放到衣服口袋裏,晚上把衣服蓋在被子上,這些小東西非常容易掉到床上,弄疼和刺傷寶寶。

除了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外,平時玩過玩具以後也要留心讓孩子收拾。每次玩過玩具後都應把玩具收到固定的地方,家長可為孩子準備一個桶或盆專門存放孩子的各種玩具。平時家中各種物品也無法隨便亂放,大人每次使用過各種物品後都應物歸原位,這是對孩子沒有聲的教育。倘若家長把衣服亂丟亂放,家中環境亂糟糟,不整潔,反過來要求孩子做事有條理、愛整潔,通常孩子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非常難養成習慣。另外,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應堅持,每日每次都要如此這般,才可見效。

留心穿涼鞋的問題

夏天天氣炎熱,倘若穿上一雙前露腳趾、後露腳跟的涼鞋就會感到比較涼爽,但小孩子穿上露出腳趾的涼鞋就不合適。有很多孩子因為穿上這種涼鞋而導致腳趾受傷。原因是孩子的動作還不夠靈活、協調,又非常好動,蹦蹦跳跳的,不肯安靜,極容易造成外傷。如果孩子走路不留心地麵時,容易被地麵上的障礙物絆倒;也有些孩子喜歡一邊走路,一邊踢石子或其他東西,倘若穿著露出腳趾的涼鞋就可能撞破腳趾,甚至掀起腳趾甲;還有些孩子因手拿不住比較重的物品,經常容易掉下砸在腳趾上,嚴重的可造成趾甲脫落、趾骨骨折等。因此,家長在為孩子選購涼鞋時,無法光圖涼快而不顧安全,應該為孩子選擇不露腳趾式樣的涼鞋。

睡覺磨牙的問題

磨牙動作是在三叉神經的支配下,使咀嚼肌持續收縮來完成的,夜間磨牙對孩子的發育非常不利。通常認為磨牙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腸內寄生蟲病,尤其是腸蛔蟲病在兒童中相當多見。由於腸寄生蟲能在體內分泌多種毒素,這些毒素和腸寄生蟲排出的代謝產物,在小兒睡覺後可能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三叉神經而引起磨牙的動作。二是胃腸道的疾病、口腔疾病,或是臨睡前給小兒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樣在寶寶睡覺後都可能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神經引起咀嚼肌持續收縮。三是神經係統疾病,如精神運動性癲癇、癔病等以及小兒白天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情緒緊張等精神因素,都能夠使大腦皮層功能失調而在睡覺後出現磨牙動作。有些孩子因磨牙時間較長,雖經相應的治療,但因大腦皮層已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因此夜間的磨牙動作不會立即消失,尤其是胃腸病雖有好轉,但胃腸功能紊亂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動作無法在短時間內糾正過來,必須堅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好轉。

早期培育

以我為中心”的處理

隨著社會交往的欲望逐漸強烈,寶寶對小朋友尤其感興趣,經常要找小朋友玩耍。而在玩的過程中,家長發現孩子總愛搶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他要玩,伸手就拿;拿不到就搶,就哭,甚至打架,邊哭邊說“我要”、“我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總是“以我為中心”,弄得家長非常尷尬。其實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寶寶心理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對象是兒童夥伴,其作用是任何成人所代替不了的。現在國內外很多教育、心理學家非常重視“以兒童教育兒童”。兒童間的交往能夠彼此模仿。一些正確的或者是錯誤的行為在交往中得到加強或者削弱。3歲寶寶的交往應該說還是一種初步的隨意性交往,他們還不會和同伴友好相處。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我的”,不會考慮別人的權利與要求,沒有從“自我中心”中解脫出來。他們不知道別人也在玩,不會商量著辦事,也不會自我克製,而是“隨心所欲”,所以他們也往往玩不長久,爭吵是免不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