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體缺什麼就補什麼。有的家長認為寶寶愛吃什麼就是身體缺什麼,盡管讓他去吃。如有的寶寶愛吃肥肉,家長因為寶寶缺油就滿足他的要求。殊不知寶寶愛吃什麼隻是飲食習慣問題,而寶寶是否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則在於家長的影響和培養。有的家長嬌慣寶寶,一味遷就寶寶,寶寶想吃什麼就給什麼,“讓寶寶領導父母”,久而久之使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導致寶寶營養失調。
家長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寶寶被醫生診斷為缺鋅、缺鈣……寶寶缺什麼馬上想辦法大量補充。在某醫院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寶寶因缺鈣得了佝僂病,家長馬上給寶寶頻繁打鈣針,可寶寶還是消化不好。到後來發現寶寶的兩腎完全鈣化,生命已無法挽救了。在醫院還經常出現寶寶吃維生素過量導致中毒的病例。可見父母疼愛不當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3.多花錢才能講營養。有些家長認為價格高的食品營養價值就高,以致常給寶寶買魚吃,甚至買來補品長期服用。其實食物的營養價值並無法以價格來衡量,有的東西價格高隻表明它稀有或加工程度深。如冬筍的營養價值就遠不如胡蘿卜。有的人認為雞蛋有營養,一天吃五六個。而專家認為一天吃一個雞蛋已基本滿足需要,因為某一食品營養再好,也無法包含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素,每日所吃食物還須多樣化。
4.洋快餐講衛生須經常吃。漢堡包含氧化膽固醇,美國已建議中小學生少吃洋快餐。
應該說洋快餐偶爾吃一頓也未嚐不可,但經常食用確實對健康不利,這一點家長應該意識到並約束寶寶。
洋快餐被營養學家們認定為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品”,被稱為“垃圾食品”。據測定,一個三層漢堡包含1000千卡熱量,三小塊雞腿有一半是脂肪。而100克炸薯條的熱量約為544千卡,相當於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全日所需熱量的1/4~1/3。吃洋快餐時少不了要喝可樂,寶寶過多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會引起血壓輕度升高和心率下降。
美國科學家發現,漢堡包和其他動物脂肪的油炸食物中含有一種更為有害的膽固醇——氧化膽固醇,它損傷冠狀動脈,加速其硬化,誘發心髒病。美國農業部已向全國中小學生建議少吃漢堡包。
早餐不宜的兩類食物
科學證明,早餐對於寶寶所需營養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科學家實驗證明,在其餘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寶寶成績優於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會影響寶寶智力的發展。如不吃早餐容易患消化道疾病。會降低大腦功能,影響大腦發育。不吃早餐體內膽固醇高。長期不吃早餐還容易患膽結石,並影響寶寶發育。
早餐有兩類食物不宜多吃:一類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因含有大量澱粉和糖分,進入體內可合成更多的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致使腦細胞活力受限,無法最大限度地動員腦力,使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另一種是蛋黃、煎炸類高脂肪食物,因攝入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長,可使血液過久地積於腹部,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因而導致腦細胞缺氧,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腦營養學家認為,科學的早餐原則應以低脂低糖為主,選擇豬瘦肉、禽肉、蔬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再補以穀物、麵食為妥。
留心不要濫用營養品
1.營養液不可濫用。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各種營養素共同作用下的平衡發展。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沒有機鹽、空氣、日光和水這八大營養素缺一不可。寶寶若平日不挑食、偏食,能達到飲食的平衡,不會缺少某種營養物質,更不會造成對某種營養品的缺乏症。若飲食結構、喂養和育兒的方法不當則會導致某些營養缺乏症。這樣的情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飲食結構,改變不當的喂養育兒方法,如粗細糧的合理搭配,冬天應多曬太陽等。
真正需要添加營養液時,應在醫生指導下對症下藥,要明確缺什麼、補什麼、補多少等,應當明確營養液是無法等同於主食的,也不像廣告的誇張宣傳。而且市場上很多營養液是不合格產品,有的甚至含有激素,所以家長在選購時要認真挑選,以防破壞了寶寶的正常發育。
2.強化食品要少用。強化食品是指在某一種普通的食品如麵包、餅幹、糖果等中添加一定數量的個人所需的元素或營養素,為的是補充某種營養素的不足。但是由於家長方法上的錯誤使用,有時強化食品的效果恰恰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