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9)(1 / 3)

加工食品,為了使食品達到美味及顏色外觀美化,又長期保存不腐敗,使用了食品添加劑、防腐劑。這些添加劑、防腐劑像硝酸鹽、亞硝酸鹽是眾所周知的致癌物質。盡管國家對這些食品添加劑有嚴格的控製標準和禁用規定,但是,有的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的時候,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一些添加劑還可能引起鈣質缺乏和磷酸攝取過多,這樣會影響兒童的骨骼發育,造成骨質脆弱。

因此,少吃些加工食品倒也沒有妨,但長期經常吃就不適當了,平時,兒童最好多吃新鮮食物,父母盡量不要購買加入防腐劑和添加劑的食物。

小食譜

蜜奶芝麻羹小孩子便秘,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可通過食療,效果也非常不錯。

材料:黑芝麻20克,蜂蜜30克,新鮮牛奶200毫升。

做法:將黑芝麻炒熟,研成粉末,衝入牛奶和蜂蜜,每日清晨空腹時服用,連續7天為一療程。

留心事項

1.本方具有潤腸通便,適用於平時少食蔬菜、喜歡吃糖、巧克力和油膩、辛辣食物而便秘的患兒。

2.服用本方期間,忌服刺激性食物,少食幹果、冷飲、糖、巧克力和油炸食品等。此外,應讓孩子每天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日常護理

父母當好啟蒙老師

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孩子3~4歲的時候,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就要求當父母的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並且為孩子做好榜樣,做到言教與身教並重。

什麼是言教呢?就是要用實事求是的精神,給孩子講道理,對事物要加以分析引導,使他們懂得什麼是正確的行為、什麼是錯誤的言行。由於3~4歲的小兒還分不清是與非,所以成人的講解剖析對孩子今後的行動,能起著有益的指導作用。

對孩子倘若隻用訓斥責罵,或者抓來痛打一頓來代替言教,其結果隻能是表麵的,一時的,甚至還會起反作用。言教,是以理服人,不僅孩子從內心樂於接受,而且也使孩子養成會講道理的好作風。言教顯然十分重要。

身教,是教育孩子的另一重要方麵,是以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影響孩子,對孩子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孩子對周圍環境(包括父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老師在內)沒有時不在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用耳朵去靜聽;以他們具有的突出的模仿天性,他們會把長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深深地印人自己的腦海,並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來。因此長者的言論、行動必須是孩子的表率。

倘若想讓孩子誠實,父母自己就要不撒謊;想使孩子有禮貌,父母自己就得是有禮貌的榜樣;要孩子不說髒話,父母自己就要講文明語言;父母衣著樸素,孩子也不穿奇裝異服;父母勤奮學習、工作,孩子也不至好吃懶做。倘若父母處處以身作則,哪怕孩子做錯了事,給以批評,他也會心悅誠服,樂於接受。所以,父母的威信,不是建立於斥罵與武力上,而是建立在身體力行、言行一致上麵。實際上,言行一致也就是言教與身教並重。

應該避免的管教方法

1.不要貶低孩子。“這個你都不會!”“你怎麼這麼笨!”這種貶低會損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不要威脅孩子。“你再在牆上亂畫,看我打不打你。”“你再要吃冰淇淋,以後我就不帶你出來!”每威脅孩子一次,都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不自在,孩子有時還會恨父母。威脅對孩子的改進行為沒多大作用。

3.不要賄賂孩子。“你不亂動東西,我就給你買玩具”,並無法讓孩子真正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4.不要讓孩子答應以後如何。“你答應媽媽睡覺時不吵!”可是孩子沒有記性,一會兒又吵又鬧,弄得母親又生氣又傷心。

5.給孩子講解要簡單明了。講個沒完,孩子可能沒興趣,也記不得那麼多。講得不好,孩子會“越聽越糊塗”。

6.不要過分縱容孩子。慣壞孩子再來教,孩子不容易教好。

7.不要使用不一致的規矩。家長要與寶寶園配合,在家裏,家長一定要與配偶或長輩保持一致。

8.不要使用不合年齡的規矩。不要用小學生的某些規矩來對待寶寶。

9.不要盲目地服從。對孩子的種種要求,如“我要看電視”、“我要喝水”,父母倘若馬上滿足,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製的品德。

10.不要輕易打孩子。打孩子究竟對不對,讓我們來看看專家們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1)孩子被大人的口氣和暴行嚇倒了,也許以後真的不敢再犯,但是否學習到正確的是非觀念則不得而知。很多父母是打完孩子後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