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寶寶的生活寶典(39)(3 / 3)

方法:準備一些車頭、車廂的圖片。告訴孩子:這些車頭和車廂想一起去玩。請孩子幫黑色的車頭找到黑色的車廂,幫白色的車頭找白色的車廂。先讓孩子自己找,倘若沒有找對,家長可幫忙找或做必要提示。倘若找對了,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目的:這是為了促進比較思維能力的發展。

留心:當孩子能十分準確並熟練地為車頭車廂配好對子後,能夠換其他圖形來繼續進行。

反義詞

方法:父母和孩子先定下這樣的原則,既父母說出某個動作時孩子要做出相反的動作,如父親說“停”,孩子“走”,父母說,“蹲下”,孩子“站立”,父母說“左耳”,孩子摸“右耳”等。

起初孩子可能不理解這個訓練規則,此時父母要做示範,直到孩子理解後再做。

這是為了加深孩子對左、右的比較認識,促進孩子對反義詞的比較理解與掌握。

目的:訓練孩子靈活、準確的比較思維判斷能力。

增加生活樂趣,增強親子感情,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

留心:能夠用麵部表情來訓練,如哭和笑、吃進和吐出等,父母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找出更多的訓練內容。

創造性思維遊戲

選工具

方法:家長準備一些家庭日用工具,如小鉗子、剪刀、小錘子、螺絲刀、小鋸等。和孩子玩時,家長先拿起每件東西讓孩子說出它的名稱和用途,如這是剪刀,用來剪東西;這是錘子,用來砸或敲物體等等。當孩子記住這些工具的名稱和用途後,家長問:“我要在牆上釘個釘子,應該用什麼?”說對後,讓孩子把那個工具找出來。再問:“我有一塊木板,想把它分成兩塊,該用什麼?”“我要把這個小螺絲卸下來,該用什麼?”等。如此繼續玩下去。

目的:這是為了訓練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留心:孩子會玩以後,也能夠不用實物,如問:“媽媽要掃地了,想想要用什麼?”或是問:“能夠用什麼寫字?”“用什麼盛水?”“用什麼做飯?”等。孩子和家長每人輪流說一件,一直到最後再也想不起來時為止。

當個小發明家

方法:準備直徑4厘米的圓形硬紙片20張,一支鉛筆、一把剪刀和一些硬紙。

家長啟發孩子來學學、做做,當個發明家。家長能夠這樣對孩子說:“發明家可聰明了,能發明好多好多的東西。今天咱們也來學學、做做,當個發明家。看我這兒有一個圓形的紙片。你想想看,在它的上邊加點什麼,使它能變成另外一種東西?如在這個圓形上麵或下麵再加一個圓形,能變成一個數字‘8’;把它們橫過來放就像一架望遠鏡;再加上兩個腿,就變成了一副眼鏡……”

若是在這張圓形紙的上邊減去一部分,看看還能發明些什麼東西呢?如月亮、扇子、香蕉……

目的:訓練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留心:遊戲時家長要鼓勵孩子進行自主創造,也能夠讓孩子在這一圓形上麵加上一部分,或減去一部分,看看還能發明些什麼。

語言能力訓練遊戲

我的一家

方法:

1.讓寶寶講述“我的家”,講述爸爸、媽媽和自己的長相、職業等。

2.能夠引導寶寶講“我的爸爸是老師,長得高高的,戴著大眼鏡,尤其愛講笑話;我的媽媽是醫生,長得非常漂亮,她尤其會講故事”等。

目的:讓孩子連貫地描述家庭成員,重點看孩子能否把每個人最具個性的特點講出來,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留心:父母應引導孩子介紹家裏都有誰,都做什麼工作的,每個人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如何等。

做燈籠

方法:元宵節除了吃元宵外,還打燈籠,所以又叫“燈節”。父母和孩子一起做燈籠。讓孩子自己設計燈籠,如小橘燈、紙燈、小花燈等。節日這天領著孩子走上街,與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的燈籠漂亮。讓孩子知道“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含義:“耍獅子,舞大龍,正月十五鬧花燈。”通過此活動,讓孩子接觸“團團圓圓”、“鑼鼓喧天”、“熱熱鬧鬧”、“川流不息”、“人來人往”等詞語。

目的:增加寶寶的詞彙量,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留心:先教寶寶一些淺顯易懂的詞語,由淺人深地引導寶寶。

數學能力訓練遊戲

照相

方法:

家長事先準備電動玩具“小熊照相”1個,4隻小兔,4隻小豬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