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也門撤僑,從出發到結束,整場軍事行動隻用了不到5天時間。盡快本次撤僑規模要大大小於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可加速度的背後仍能感覺到中國軍隊撤僑的從容。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說:“中國海軍從2008年底開始在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對於此次快速撤離中方人員有很大幫助。”如果從中國出發走海路抵達也門大約6000海裏,假設軍艦以30節速度前進,需要將近10天時間。“根據也門局勢變化,中國海軍提前做出相關預案,為在惡劣形勢下最快速度轉移中國公民打下基礎。”張軍社如此分析。
最近實戰演練軍術
除了以往經驗應用到本次撤僑上以外,在張軍社看來,常年在亞丁灣海域的護航實踐也幫助海軍在技術和戰術上積累了經驗。“我們對亞丁灣海域情況很熟悉,對當地水文、氣象情況相當了解,護航編隊也對此次停靠的亞丁港口有一定了解。”張軍社說。但護航編隊首次到達的荷台達港口,其航道比較窄,情況比較複雜,港口條件和安全條件都不是很好,也沒有太多可參考的資料,在這種情況下,護航編隊圓滿完成任務,展示了海軍在技戰術上都有比較高的水平。
對於部分撤離人員首先被送往吉布提,再轉飛機到埃塞俄比亞,乘直航班機飛中國,前總參上校嶽剛說:“吉布提位於非洲東北部地區,靠近亞丁灣沿岸的國家,它也是石油通道上的‘警崗’。這個地方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目前,中國在吉布提港設置有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很管用。”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萊爾·戈爾茨坦表示,中國護航編隊的撤僑行動,會在中國國內收獲良好反響。戈爾茨坦說:“中國人要求政府在海外更有力地保護中國公民,這種訴求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因此在也門的這次行動中,能輕鬆地派出2艘護衛艦去‘顯示實力’,卻沒有引來多大的風險,也沒有在某種程度上挑戰軍事行動的極限。”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3月27日下午,中國船東網發布“中國海軍暫時停止亞丁灣護航任務的通知”之初,外界對此進行了多種猜測,但中國軍方並沒有對此進行澄清和回應,也沒有在新聞發布會上進一步解釋。關於這些情況,有軍事專家表示:“軍方定期的新聞發布會,有利於展現中國軍事的透明度,有利於外界了解中國軍情。然而,軍事新聞本身也要配合軍事行動。”張軍社亦表示:“也門安全形勢複雜,為確保我人員安全、行動順利,在行動結束之前不宜發布過多信息。特別是亞丁港過去曾有恐怖分子和海盜出沒,加上當前的戰亂局勢,情況很危險。2000年,美國驅逐艦就在亞丁港遭到恐怖襲擊,中國海軍此次行動本身也麵臨很大危險。“
有媒體分析,通過海外迅速撤僑,中國嚐到了海軍在事件附近海域存在的甜頭,很可能加快海外駐軍步伐。然而,張軍社仍強調——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海軍不會學美國成為全球部署的軍隊,中國不僅目前沒有把海軍建成全球部署軍隊的想法,也沒有財力支持。
(崔小澄薦自《新民周刊》)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