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的主要技巧是把孩子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遊戲似的
——洛克
父母離異與孩子的反應
每當老師們想要一些具有豐富想像力答案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叫麗薩來口答。她是被大家公認的活潑,友善的女孩子。她聰明,有個性、還很自信。她的學習成績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麗薩眼中,世界是那麼讓人興奮,她樂觀向上,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熱情。
然而她的生活改變了——那麼突然和徹底。她從一個優等生變為劣等生,由歡樂變得孤癖,由勝利者淪為失敗者,她自卑、精神恍忽、健忘、消沉,學校對她來說已不再重要。
是什麼引起她這麼可怕的轉變?麗薩被一種無名的痛苦煎熬著,在一些學校有5%像麗薩這樣的孩子的父母離婚了。
父母離異不要傷孩子心靈!
紅杏出牆也好,移情別戀也罷,總之如今夫妻離異似乎已成時尚。可你們在把一棵家庭之樹一分為二時,想沒想過如何保護好樹上的花果。以下的做法,可能讓無辜的兒女,受到最小的傷害。
和風細雨的拜拜。
一旦你們已經做出離婚的決定,就應該早一點告訴孩子,盡管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最怕突如其來的打擊。父母雙方應該一起向孩子心平氣和地講述,暫且把彼此的憤怒和愧疚放在一邊。盡管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談話的內容不會一樣,但都應包括一些基本的內容:“爸爸媽媽過去很相愛,在一起很幸福,但現在我們認為兩個人分開更幸福。不管我們之間發生什麼,我們都會永遠愛你、照顧你。”談話時,感情要溫和,不兜圈子,盡量接近事實,既讓孩子對未來的變化做一點心理準備,又不要讓這即將來臨的變化把他嚇壞。記住孩子並不需要對細節知道得很詳細,重要的是讓他知道,隻是父母分開了,但是誰也不會在孩子的世界裏消失。
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強調你們的不愉快、離異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不要造成一些懂事的孩子內疚、去責備自己。
孩子最怕家庭暴力戰爭。父母的爭吵、充滿敵意,不但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和不安,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給他樹立反麵的榜樣。要和風細雨,好說好散,任何一方都不要用孩子做要挾,更不能教唆孩子參與戰爭。不要把你們的恩怨強加在孩子身上,煽動他們做出傷害親情的舉動。要知道在家庭暴力衝突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也很難處理好自己的家庭婚姻問題。
撫平心理的創傷。
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反應是不同的,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才有可能去對症處理:
2歲以內的孩子要求生活的穩定。如果過去主要照顧他們的人換了,他們會有種被拋棄的感覺,且難以對更換後的角色產生信任。表現哭鬧增多、吃的習慣改變、睡眠不安易驚醒、離不開唯一的單親。這時需要用雙倍的愛去撫平幼小心靈的創傷。
3歲到5歲的孩子要求來自父母持續的照顧。任何一方消失都會令其不安、誠惶誠恐,甚至改掉的不良習慣又複發,像吮大拇指、尿床、撕碎自己心愛的書畫等。這時你千萬不要用教訓的方式去管教,那樣會加重他的失落感。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不間斷的語言交流,千萬不能冷落了孩子。
6歲到8歲的孩子已經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但同時還要求一定的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以便確認他們是被父母喜愛的。失掉任何一方的愛,對他都是劣性刺激,會使他變得自卑、憂傷、孤獨,在學校不願交友、易怒、富於攻擊性、學習成績下降。不要忘記,這時可是塑造孩子人格和性格的最佳時期,不要把大人情感的波瀾,帶進孩子的心靈,把可塑性極強的孩子捏造成脾氣古怪、不合群、不友善、焦慮多疑的孤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