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父母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身上總會有父母的影子。因此,要想讓孩子成為舉止得體的小紳士,父母得先做出表率。在生活中,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怎樣穿著打扮,怎樣同其他人談話,如何議論別人,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所有這些,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因此,父母要為孩子的行為舉止做出“典範”,並及早規避自己行為舉止上的錯誤,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良好的行為舉止對自身的重要性。
古語有言:“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言行舉止的習慣,那麼就很容易形成壞習慣,從而成為不得他人喜歡,也融融處處碰釘子的人。到那時,父母再想讓孩子改變就難了。因此,作為父母,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紳士風度,讓他具有優雅得體的舉止,從而為他的人生鋪就一條金光閃耀的平坦大道。
細節2:正確的審美觀從儀表開始
劉強和林剛是同一所名牌大學畢業的好朋友,畢業後,他們希望兩個人還能夠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於是就同去一家公司應聘。
經過該公司人事經理對他們的測試,劉強和林剛都很符合這家公司的招聘條件,他們都很優秀。
可是,人事經理不由得犯了難:“公司隻能招聘一個人,現在兩個人都這麼優秀,到底該留誰呢?可不可以都留下呢?”出於愛才之心,人事經理向總監提交了一份請示報告。
總監很高興,心想這麼優秀的人才,丟掉其中任何一個都非常可惜。因此,總監決定先見見這劉強和林剛再做決定。誰知,見麵之後,總監卻改變了主意,立即點名隻留下了林剛。
劉強落選了,他非常不服氣。“我到底哪裏不符合要求呢?”他問總監。
總監不緊不慢地說:“年輕人,不管是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你都是很優秀的。但是,有一點你比林剛差了些,因為他比你更注重自己的儀表。你看他,從上到下,每一個細節都打扮得很合適,這讓我覺得他對於這份工作很重視。其實,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細心,如果對自己滿不在乎的話,那麼誰又能放心將重要的工作交給他來做呢?”。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像一間房子。如果說內在的知識和修養是房子裏的布局和陳設,那麼,我們外在的儀表就是房子的玻璃窗。幹淨明亮的窗戶能夠讓人一眼看清房間裏的雍容典雅,讓人頓感心情舒暢;而汙濁不堪的窗戶就可能將房子的美好完全遮蔽,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故事中劉強正是敗在了外表這扇“玻璃窗”上。
當然,我們提倡注重儀表美,並非是讓家長把孩子打扮得油頭粉麵,也不是要家長給孩子買最貴最華麗的衣服,而是希望家長能夠培養孩子注重衛生、學會正確的著裝等。也就是說,培養孩子正確的審美觀,幫助孩子養成整潔和得體的好習慣。
生活中,常有一些家長抱怨孩子不懂事,非名牌衣服不穿。其實,做父母的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孩子從小到大,自己又何曾給過他審美觀的培養和教育呢?
應該說,一個人審美品味的高低,是最能反映其個人氣質的。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具備較高層次的審美意識,以讓孩子在富有個性的審美中建立自尊與自信,是渴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氣質良好的父母必須要掌握的。
對此,昭昭的媽媽做得很不錯,她是這樣培養女兒昭昭的審美觀的:
對於孩子的穿戴選擇,我從不給予硬性的規定,告訴她哪些可以穿或者哪些不可以穿。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為了防止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認為媽媽在限製她追求美。我心裏很清楚,即使父母也沒有限製孩子追求美的權利。
有一次,我在一個因為拆遷而即將關閉的市場,花50元買了3斤毛線頭,準備給孩子織毛衣。
買回家後,我把毛線一一接上並纏好,織出來兩件花花綠綠的毛衣。我利用毛線顏色不一的特點,設計出兩個富有兒童情趣的款式和圖案。昭昭穿上後,開心極了。而且這兩件衣服也深得周圍小朋友們的喜歡,她們紛紛圍著昭昭的毛衣看,摸摸上麵的小兔子,揪揪小鹿的犄角,羨慕得很。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甚至有時候過年,昭昭都不讓我給她買新衣服,而是和我一起設計、探討怎樣用家裏一些布頭或者現有的毛線做衣服。每當看到我們精心設計並親手加工的衣服新鮮出爐的時候,昭昭都會激動不已。她還說,這些衣服是她永遠的寶貝,無論到什麼時候,她都不會丟棄它們。
可以看出,昭昭和媽媽都是愛美的人,但她們沒有像很多孩子那樣追求名牌,而是在媽媽的正確引導下,從一點一滴的心思和一針一線的勞動中感受到了美的真實含義。
1.給孩子正確的審美引導
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反映到其氣質上來,往往氣質高雅的人,他的審美能力也高。這樣的人知道在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首飾。
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他們最初對於美的追求可以是從模仿一些成年人開始,穿看起來流行時尚的衣服,笨拙地學著別人化妝。這樣可能會因為盲目追求美而出現一些低級錯誤。父母若是發現了,不要諷刺和打擊孩子,否則會導致孩子自卑,並抹殺其對美的追求,阻礙孩子正確審美觀的形成。